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霍去病在打击匈奴时,立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可以说正因为有此人的存在,汉武帝才减少了很多忧虑。可是司马迁作为当时的史学家,对于霍去病的功绩却不那么认可。他在记录霍大将军的功劳时,表面上看似非常高,实际上在记录时却运用“春秋笔法”,加上种种现象,都表明他对这位大将军的不肯定。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为了记录霍去病以及卫青,司马迁特地为这二人写了一部列传。在书写这部列传的时候,运用的写法同样非常奇特,他虽然完整的记录了霍大将军带兵攻打匈奴的过程,但是他却从来不写霍大将军的功劳,而是通过皇帝的诏书,从侧面书写。如果不仔细品读,很少有人可以正理解这位史学家的意图。他之所以用这种方法书写,可以理解为两种用途,第一个作用,是宣扬汉武帝对霍大将军的恩宠,也就是所谓的皇恩浩荡。同时也是对皇帝以及霍去病的否定,因为霍大将军原本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劳,只是被皇帝夸大了而已。不管从哪一个作用出发,都潜了“汉武帝不断提拔和重用霍去病”的意思。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在司马迁记录霍去病最大的功劳时,特有意思,霍将军费了很多心思才收复了河西,匈奴的领导者带着他的子民前来投奔汉武帝。司马迁在原文中写道:“降者数万,号称十万”就是说原本降兵只有几万人而已,但是却说成了十万。就连皇帝在后来嘉奖霍大将军时,也认可这个数据。关于霍大将军收复河西,司马迁很明显偏向匈奴,原本应该歌颂自己朝代的将军才对,可是他却反而为匈奴写了一首悲歌。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司马迁在书写另一部列传时,同样使用了这种写法。他书写时,先是在前文写了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邓通和赵同还有李延年,在文章的最后却又加上了霍去病的名字。咋看之下像是在表扬这位大将军,实际上却是讽刺他,依后宫的裙带关系升迁。总而言之,司马迁对于霍大将军的功绩并不肯定,最多只能算是叙述他的功劳而已。明明霍将军的功劳那么大,为什么司马迁却那么不看好他呢?在小编看来离不开这两个原因。

  其一、他并不看好当时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他并不赞同汉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匈奴穷打猛追,认为这是一种既不利敌人,又不利自己的做法。司马迁为了表述自己的立场,甚至特地为匈奴书写了一部列传,按理来说他作为汉朝的史学家,绝对不应该为敌国书写列传才对,他却偏偏就这么做了,这一点本身就足以让众人觉得奇怪了。更奇怪的是,他竟然觉得匈奴和汉朝之间竟然大有渊源。在他看来,汉朝应该把匈奴作为自己的臣子,厚待他们才对。而不应该把这样一个民族当做自己的敌国,迫使他们失去家园。

  其二、司马迁并不赞同皇帝的用人观念。作为专门记录历史事件的人,司马迁对于皇帝的用人观念非常清楚,只要是他所喜欢的,都能够得到重用。如果遇上皇帝不喜欢的,哪怕此人的能力再强,立的功劳再大,同样得不到重用,这种用人方法绝对不是明君所为。司马迁在书写史记的时候,还特地加入了一件事情,当时立了大功的卫青回到京城,皇帝给了他很多物质和金钱方面的赏赐。当时后宫当中最受宠的是王夫人,于是宁乘就给卫青出主意,让他把皇帝赏赐的钱,拿去给王夫人的亲人做寿,卫青还的拿出了五百金给王夫人的双亲。事关自己最受宠的夫人,皇帝自然较上心,皇帝特地问卫青缘由,卫青就把宁乘的主意告诉他,于是宁乘就得到了重用。除了这个案例以外,司马迁还写了大量这类事件,他之所以这么写,无非是在告诉世人:汉武帝用人的方法不可取。

  在司马迁的眼中,不管是霍去病也好,卫青也罢,虽说他们功劳确实很大,但是如果不是卫子夫在后宫的作用,想必这二人的成就也不会如此之高。甚至也在告诉世人,这两人的功劳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只是汉武帝有意提携他们而已。世人都非常相信司马迁所写内容的实性,很少人怀疑他在书写历史内容时,是否带着个人观念。所以大家在看待他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时,也应该带着理智的眼光去阅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