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刘伯温这三人谁能当宰相,结果三人都惨死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轶事得有好几箩筐,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不过,刘伯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中确实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鄱阳湖一战,朱元璋亲上舟船督战,却没想到自己被陈友谅给盯上了,如果不是刘伯温及时预料到危险,拽着他换船的话,他在鄱阳湖上便已经被陈友谅的飞砲给炸成了肉泥,哪还会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所以,朱元璋一直很看重和尊敬刘伯温,称呼刘为“老先生”,还常常对人说:刘老先生是我的张良呀!

  只不过,刘伯温也很了解朱元璋的为人,所以一听朱元璋说自己是张良的时候便明白了朱的意思——张良在帮刘邦打下了江山之后,选择了激流勇退,明哲保身,老先生呀,你看着办吧。

  这也是后来朱元璋想升一升刘伯温的爵位,刘伯温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的原因,实是不敢接受。

  后来,李长被罢相之后,朱元璋找来了刘伯温,对他说:“老先生呀,咱想让杨宪接李长的班,你看如何?”

  刘伯温一听,心中一个咯噔,皇帝怎么突然问我这事?杨宪平时对他挺好,想来皇帝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不敢昧着良心说杨宪的好话,当然他也不愿这么说,所以只好坦言:“杨宪这个人呀,虽有宰相之才,奈何却没有宰相之气量,所以,他不适合当这个宰相。”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似乎也觉得有点道理,点了点头,又问:“那么,汪广洋怎么样?”

  刘伯温还是摇了摇头:“汪广洋此人心胸之狭隘更甚于杨宪,更不适合当宰相。”

  汪广洋有这么糟糕?朱元璋继续问:“杨、汪不行,那胡惟庸呢?”

  朱元璋心想,胡惟庸此人颇有才能,让他当宰相的话总该合适了吧?谁知刘伯温仍然摇头说道:“这宰相犹如是驾驭一辆马车的车夫,让胡惟庸当这辆马车的车夫的话,我怕他会弄断马车的车辕。”

  朱元璋听了,心里有点不高兴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不是只有你能行了?所以,他顺口说道:“看来,咱的宰相,没人能老先生更适合了!”

  刘伯温一看朱元璋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恐怕也有试探之意,所以急忙摆手:“不行不行,我太嫉恶如仇了,又不喜欢处理繁杂事务,让我当宰相,恐怕会辜负皇上您的期望。更何况,天下何患无才,只要认寻找,总能找得到人才。只是,您方才所说的杨、汪、胡三人确实难当宰相一职。”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听刘伯温的劝,先后让他们当了宰相,当然,杨、汪、胡三人最后的下场也都很凄惨。

  杨宪在升任中书右丞之后,意图更上一层,所以总想着将李长给拉下来。

  他一边使劲抓中书省的权,一边又不忘中书左丞汪广洋“奉母无状”,如此一来,杨宪等于是同时得罪了李长和汪广洋。刘伯温说杨宪没有气量也没说错,汪广洋本已被贬回乡,谁料杨宪还是不放过他,再一,朱元璋直接将汪广洋贬到海南去了。

  李长一看时机到了,便上书杨宪,说他“放肆为事”。

  杨宪最后被诛,究竟是犯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李长的起了什么作用也没人知道。

  杨宪伏诛之后,汪广洋被召回了南京,在李长因病辞去相位之后,被朱元璋升为右丞相。

  但是,汪广洋这个人的能力有限,虽然身居右丞相之职,却没有干出一点成绩,朱元璋看不下去了,你既然没这个能力,也别赖在这个位置上了,于是汪广洋便被贬去了广东任参政。

  汪广洋被贬到广东以后,朱元璋又觉得自己对不住汪广洋,所以又一道诏书发到广东将汪广洋召回了南京。

  1377年,朱元璋突然又让汪广洋当了右丞相,此时的左丞相是胡惟庸,所以朱元璋让汪广洋当右丞相,或许便是想利用汪的资历去制衡胡惟庸,只可惜汪广洋只顾吃喝玩乐,没起到这个作用,不论朱元璋怎么训斥也没用。

  1379年,突然有人翻了旧账,御史中丞涂节突然上书说刘伯温是胡惟庸死的,但是汪广洋知情不报。

  朱元璋一看瞬间怒了,问汪广洋有没有这回事,汪广洋又不傻,当然说没有,可是朱元璋不信呀!于是,汪广洋又被贬往海南,只是船才走了没多久,朱元璋突然又追究起汪广洋当年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任上不揭发杨宪罪证之事,在半路上赐死了汪广洋。

朱元璋问刘伯温这三人谁能当宰相,结果三人都惨死

  1373年,汪广洋被贬到广东,右丞相一职空了出来,朱元璋左思右想也不知道应该让谁当,所以只好空着,这一空便是半年之久。半年之后,经李长举荐,朱元璋任命胡惟庸为右丞相。

  所以,在1373年这一年,等于是汪广洋在给胡惟庸腾位置,后来胡惟庸升任了左丞相,又等于是变相地将右丞相之位还给了汪广洋。

  只是汪广洋此人无所作为,胡惟庸以左丞相之位身居朱元璋这个皇帝一人之下,权焰之盛,即便是朱元璋也有所忌惮。

  胡惟庸后来意图谋反不成,被朱元璋给了,朱元璋也借着胡惟庸案的良机废除了丞相制度,摆脱了相权对皇权的束缚和威胁。

  胡惟庸一案,前前后后有3万余人受牵连而被诛,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杨、汪、胡三人的被诛,也可见当年刘伯温对他们三人的评价之准,朱元璋不听劝而用了这三个人,谁又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