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rdquo;,为什么说崇祯治国不够格?
“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为什么说崇祯治国不够格?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的王朝,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294年,二十帝,最终为后人津津乐道,口熟能详的一句话为:“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这说的是两件事,一件事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与蒙古对峙。另一件事为明思宗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在煤山上吊殉国。
其实,这两句话说起来极为提精神,让人们感觉明朝皇帝够们,有血性,但是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从一个执政者水平上看,崇祯帝做的确实不咋地,完全不够格。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崇祯的主要任务是选贤与能,适度放权,让治国能臣正发挥作用。历代明君都知道,“治国以得人为要”,但是由于崇祯并未接收过系的帝王心术和治国教育,在治国过程中深受情绪影响,以一个普通人的观感来看到朝政,并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崇祯性格多疑,用人无术而又急功近利。崇祯继位治国17年,这十七年间更换了17个首辅大臣,内阁成员多达五十人,基本上一人执政一年,甚至有些首辅大臣只能干到半年。这就导致政策无法连贯实施,政策朝令夕改,官员无所适从,不如不做。唯一一个干了四年首辅大臣的温体仁,在其治理下崇祯朝实现了内压反叛,外敌满清的目标,但是随着温体仁二次,局面终于不可收拾。由于年轻而偏听偏信,崇祯听信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给予其全部支持,但是最终在皇太极进攻北京城,袁崇焕千里回援大败皇太极之后,被崇祯给下狱后凌迟处死。
最令人讽刺的是,他选择的最后两人首辅大臣陈演,魏藻德在崇祯朝最后时刻上演了一出出的闹剧。陈演作为崇祯的宠臣,先是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崇祯。由于才能平庸,崇祯本欲调宁远吴三桂撤守山海关,抵抗李自成时,陈演力排众议,反对吴三桂南下,导致吴三桂未能成行,丧失战绩,最后导致李自成攻陷山西后,直捣北京。在李自成进京后,献四万两谋求官职,最后在李自成进攻吴三桂时被。
魏藻德作为崇祯朝最后一任首辅大臣,以逢迎崇祯著名,但是才干及人品可发一笑。在李自成围城时,崇祯曾问计与他,结果平常口若悬河的他此时五体投地,一策全无,以至于气的崇祯踢他屁股。李自成进北京后,他居然还有脸前去求官。李自成问他为啥没有殉国时,他居然回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廷,哪敢。足见此人的人品之低下。在刘宗敏要求其助饷时,交出数万两白银。而在此之前,崇祯要求官员筹措军饷时,魏藻德带头反对,表示家无余财,无法助饷。由此可见其卑劣的性格。刘宗敏不相信作为首辅大臣魏藻德只有几万两白银,对其用刑,导致其脑而死,也算是千古奇谈了。
纵观崇祯所用之人,我们不难看出,诚如其临时前所书遗诏所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朕,勿伤百姓一人。”但是,实际上,作为一国治者,17年将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最后一死了之,有何意义?江南还有百万军队,完备的机构,假使崇祯南渡,明朝历史能否改写,有未可知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