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御医俸禄又不像一样被阉割 为什么当御医的人如此至少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御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古时候进宫这件事情应该是很多人毕生的愿望吧,不管男女,女的进去当宫女,男的进去当,但是其实很多时候都有无奈的啊,我们也不多说了,来说说今天的主角御医吧,话说御医也不用像一样阉割,又有高俸禄和官职,但是大家也许都听说了,那就是其实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去当御医,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受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实际上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当太医的人少,是因为严格,而并不是没人愿意去当太医。
通常在影视剧里,我们可能会看到某个妃子就快不行了,然后皇帝抱着爱妃,急得不行,大喊“传御医”,然后就立马就跑来一个太医,用丝帕覆腕,一搭脉,然后跪在地上就磕头,臣死罪。皇帝气的不行,饭桶一个,拖出去。立马又招来一堆太医进行会诊。一通各种祖传秘方、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用下去,根本没有半点疗效,都喊死罪。皇帝气的不行,一群饭桶,推出去全了。就在这时,某个小介绍个民间游医进来,“悬丝诊脉”之后,用了五毛钱特效药,病情立马好转。皇帝一高兴,赏赐黄马褂。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太医不用阉就可进皇宫,既有官职又有俸禄,但是随时可能掉脑袋,所以没人愿意当。古时候的太医们要是知道影视剧这么编排自己不知道会不会跳起来。
在古时候太医不单单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荣誉。因此对于太医的选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通常是数代或数十代的医学世家、某一医学流派的主要集大成者,才有资格进入太医院,进行医学的研学,然后为宫廷服务。如明朝时太仓的娄东医派就出过9个太医,其中祖孙、父子相承的就有6人。
而且太医院的执业太医和我们现在医院的“专科医生”是类似的,每个太医必然会精于某一科,如娄东医派出去的太医就精于疡科和儿科,通常都会有家里数代人不断验证研发的祖传秘方。所以通常给老百姓的医病的医生,大都是全科大夫,需要研究很多方子治疗不同的病症,可谓民间医生“百方治一病”。而太医则更偏向于专科研究,通常是一个祖传秘方打天下,也就是“一方治百病”。
从宫廷里的人患病到接诊,实际上也会进行一个“导医挂号”的过程,而且整个诊病的流程相当严格,近乎苛刻。
如在明朝,一个太医进宫“出诊”前,宫里会派宫中的当值和宫中老妇来太医院(局)来请太医。太医院的院吏要初步询问病情,并翻看此前此人的病例记录。如无特别指定,会安排该病人的“保健医生”和“专科医生”进行病情的初步分析和探讨。“专科医生”在熟悉病人的身体情况之后,跟随内官监、守宫门、御药局各1名,连同当值3名、宫中老妇2名,共8个人相陪。最后出诊结果出来后,太医写下药方交由太医院,多方再商讨后确认无副作用之后,再交由专人到御药局拿药抓药,最后药渣也要保留。整个资料期间,专职太医要定时来查询身体状况,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病好。由太医局宣布此次治疗结束,并把此案例专门写成一个报告留在太医院留档。
大家看了这个流程之后,才发现原来古时候太医院的治病流程这么严谨啊,不现代医院的流程差在哪里。
流程的严格,实际上才是太医们人身安全的保证。
从娱乐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各种不严谨,甚至太医给皇帝带绿帽子,然后被皇帝一怒之下阉割了的都可能发生。但在实的历史上,看下这个“出诊”流程,是几乎不可能了。
入宫诊病流程虽然严格,但是所有治病的流程和结果都是在多人的监督之下完成的,而且有相对应的档案留档。这也就可以正本清源,皇帝也不会因为太医没看好病就可以胡乱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