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从何起到哪儿落?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五胡十六国的历史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开篇写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也就活在明朝,有着2000来年的历史“经历”,才敢这么写,若在三国时期,他凭什么敢断定天下“分久必合”?
东汉末年从黄巾(184年)开始,到司马炎灭吴(280年),动荡不安持续近百年,虽说其大半时间,仍挂着“汉”字旗,可天下早已不是那个高祖、光武帝的天下了。本以为乱了百年后,西晋天下会持续久一点,哪知道灭吴不过20年,天下又陷入战火中(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前后持续十几年,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越你方唱罢我登场,将本已糜烂的西晋局势,推入深渊。西晋的有生力量,损失在不断内耗中。“八王”之间的内乱,给归附于晋室的胡族可趁之机,也就有了五胡之乱与两晋南北朝。
很多人对这一段历史不熟悉,或者不愿意去熟悉,因为这是一段不亚于南宋的屈辱史。只有当我们正视历史,才能吸取教训,不让曾经的悲剧,再次上演。当然,这一段历史时间混乱、人物、事件繁多,也成了了解这段历史的难点,本文就带大家简答了解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五胡,指的是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十六国指的是成汉、赫连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成、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
除了上述十六国,还有不少割势力,丁零族的翟魏、冉闵的冉魏、氐族的仇池国、鲜卑慕容的西燕、谯纵的谯蜀。这些势力没有收录到崔鸿编撰的史书《十六国春秋》中,因此没算到十六国中。
十六国中,先搅起风云的是氐族李特。李特率领流民在关中、汉中作乱,后进入蜀地,将其一点点占据。李特死后,他的李雄接过大权,于306年称帝,国号为成。后来成主皇帝李寿,改国号为汉,因此李氏的蜀地势力,被称为“成汉”。
成汉是西南割据势力,对中原形势影响不大,类似的还有五凉。五凉属于西北势力,围绕凉州一带先后形成的五个割据势力。前凉由凉州大族张氏所建,算是给北方提供了一个栖息之地。西凉也是建立的势力,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
十六国势力除了后赵、前秦,曾有过短暂的一外,大多时候都是东西对峙的状态,而南方的东晋则忙于内部的争权夺利,南北处于一种诡异的“平衡”中。
五胡中率先建国的是匈奴刘渊,他以匈奴质子的身份,长期生活于洛阳,有极高的汉文化修养,不仅熟悉晋朝的制度运作,还懂得利用人心。他将国号定为汉,还将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立为三祖,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显帝刘庄、汉肃帝刘炟立为五宗,以拉拢。
刘渊建立的汉制,为十六国势力提供了经验,使得五胡势力纷纷效仿,建立汉胡结合的“另类”势力。到了第三位皇帝刘曜,他将国号汉改为赵,因此匈奴建立的汉国,又称汉赵、前赵。
前赵的势力范围在关中、洛阳一带,当时的河北(幽州、并州)是羯族石勒的地盘。石勒一开始归附前赵,等到他吞并幽、并二州后,势力渐渐成型,有了不臣之心,不将前赵放在眼里。石勒以赵为国号,史称后赵。
石勒灭了刘曜,将关中纳入己方势力范围,算是一北方。石勒、石虎死后,后赵陷入,后赵皇族石氏、氐族苻氏、冉闵彼此争权,再加上北方鲜卑慕容氏崛起,北方大地再次陷入大混战中。
诸多势力混战,后赵、冉闵先后退出历史舞台,苻氏的前秦与慕容氏的前燕东西对峙。不少人熟悉这一段历史,因为前秦有苻坚、王猛,慕容氏则有慕容恪、慕容垂,算是十六国中较英雄人物。
苻坚用王猛,灭了前燕慕容氏,再次一北方(西北、北方还有一些割据势力,这里的北方主要指的是关中、幽州、并州、中原、青州等地)。苻坚灭前燕后,又经过十几年发展,决心南下攻灭东晋,以完成一天下的夙愿。
最后,苻坚兵败淝水,前秦也陷入,主要有四方势力后燕慕容垂、后秦姚苌、前秦苻丕(苻坚)、西燕慕容泓慕容冲。
苻丕没有坚持多久就败亡,侄子苻登继位为帝,他痛恨姚苌了苻坚,一直盯着后秦打。后燕、西燕为了争夺慕容氏正,也是彼此开战。北方四方势力,俩俩交手,却给鲜卑拓跋氏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拓跋氏左右逢源,先交好后燕,攻伐西燕。待后燕灭掉西燕,慕容氏能腾出手处理拓跋氏,拓跋氏转而交好后秦,期望后秦能牵制后燕。就这样彼此牵制中,拓跋氏一步步做大,首领拓跋珪将祖先建立的代国,改为魏国,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北魏。
等到慕容垂病死,拓跋珪趁机南下,攻灭后燕,占据了河北。慕容德率领一部分后燕残余势力,跑到青州苟延残喘,仍以燕为国号,史称南燕。自此十六国势力中仅有后秦、南燕(仍是指中原主要势力,还有赫连夏,影响不大,故不在这里介绍了)。
这时候南方的东晋也结束内乱,出身北府军的刘裕开始执掌东晋大权。他先后组织两次北伐,第一次灭掉南燕,第二次则灭了后秦,算是替偏安江南的东晋,出了口恶气。待刘裕代晋建宋,北方也仅剩下个拓跋魏,两晋十六国时代结束,我们熟悉的南北朝到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