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男子有内裤穿吗 古时候男子下面为什么只穿裙子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候男子衣着,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时候人是不穿内裤的。现代意义上内裤,从上个世界40年代才从开始流行,逐渐影响了中国男人。有人评价男人内裤的发明,意义不亚于女性的胸衣。那么在此之前,中国的男人们下半身穿的什么呢?
古时候男人下面只穿裙子
商周时代的男人没有内裤,也不穿裤子,只穿裙子,即裳。现在的衣裳只指的是上衣。所谓的裳,就是裙,在古时候衣裳分别指的是上身的衣服和下身的裙子。
孔子像(下面白色为裳)
古时候一直有上衣下裳的传。上衣下裳从商朝就已经成熟,在西周和春秋时代成为主流,后来把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就是深衣,深衣一般而言就是最典型的汉服。《帝王世纪》:“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
古时候的衣较宽大,一般会盖住裳的大部分。但动作太大或者动作不守礼节就很容易露出来。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所以《礼记》中就提出“劳毋袒,暑毋褰裳”,说的就是做活时不能袒露身体,夏天也不要把下裳提起来。
中原人的跪坐与胡人盘腿坐姿
跪坐的正确姿势是双膝盖并拢,双手平压在前。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古时候时叫“箕踞”,是极其不礼貌的。钟会见嵇康时,嵇康鄙视他就“箕踞而坐”后被钟会诬告而死。
男女都穿开裆裤
汉时代,很多开始穿裤子,叫绔,男女都是如此。但这时候穿的裤子都是开裆裤。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跨也,两股各跨别也。
这种绔有长有短,但不论长短,这种裤子都是穿在里面。腿上有没有裤裆,没有裤腰,就只有两只裤管,套在小腿上,用带子系于腰间,但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空,其目的是便于。
出土的开裆裤
这个时候的绔和现代的裤子最大的不同在于,是贴身穿着,露在外面是不礼貌的。在绔之外,人们会穿胫衣(像后代的套裤)保护小腿和膝盖。在胫衣之外,人们还穿有裳裙,所以不容易暴露下体。
由于裤都被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次的布制成,富贵之家也有用丝织品为之者,被成为“纨绔”,“纨绔子弟”就由此而来。“纨裤”,即细绢制成的裤。明代张岱在《夜航船·衣裳》一节中明确地说:“纨袴,贵家子弟之服。”
内裤的雏形——犊鼻裈(kun)
除了开裆裤之外,汉代人也有穿合裆裤的名曰裈。唐颜师古注:“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裈有长度及膝,后有长至到脚的,也是贴身穿的。
犊鼻裈样式
下层的劳动人民会把一种短的裈,单穿在外面,这样干活方便。这种有裆的裤子很像现代的内裤,名叫——犊鼻裈,因形似牛鼻而得名。犊鼻裈是下层劳动者的常服,多是农夫、渔夫、船夫、泥瓦匠等。
犊鼻裈历史非常悠久,从汉朝到唐朝,都有它的身影。故宫博物馆有国宝级画作元朝大画家赵孟的《浴马图》,此画画的是唐朝的场景,其中唐朝的马倌就是身着犊鼻裈。
赵孟的《浴马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记载,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私奔,当垆买酒时,司马相如也是穿着犊鼻裈,与一群仆人杂役混在一起,在市面上卖酒洗碗。这对上层人士看来大体是颜面扫地的事情,搞的其老丈人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非常没面子,不得不周济下他们。
流行的喇叭裤——褶袴
春秋战国时代,经常打仗,身着传的宽衣大袍在站车上,战斗力在骑在马上的匈奴差很多。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大力向胡人学习,大力推动“胡服骑射”的改革,把战士服装改为短小合身的胡服,下身由裙变成合裆裤加胫衣便于骑马,非常轻便利索,赵军战斗力大增。
西周着裙的士兵与南北朝着缚袴的士兵
到魏晋时代,轻便的战士服装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常服装,进化为褶袴,褶为上衣,袴为裤子。下袴多为白色,以木棉织成。多是大口袴,在膝部以带子系缚,便于行动,名为“缚袴”。在白袴外套上胫衣,在踝骨处以带系束,胫衣自然形成喇叭口。
敦煌壁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穿着的褶袴
这种喇叭裤在当时非常流行,成为武士和中原男子的普遍穿着,盛行一时。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大量身着褶袴服装的形象。
开裆裤和合裆裤共存
唐宋之后,开裆裤和合裆裤成为男子的主流服饰。南宋周瑾墓出土的11条裤子中,有7条开裆裤,4条合裆裤。在黄昇的墓地出土过20多条裤子,也是开裆裤及合裆裤共存的情况。
出土于福州南宋的黃昇墓中的开裆裤
可见魏晋之后,中国男人的下半身身着的裤子进入了开裆裤和合裆裤共存的时代,而且逐渐进化,形式更加多样。到了明清时代,“裤”字开始普遍运用,替代了“袴”和“裈”,成为各种裤子的泛指。一直到时代,西裤进入中国,裤子才再次发生性的变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