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文武皆分九品却有十八个等级 这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九品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官员的品级是从魏晋开始的,曹魏的陈群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当时是按照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来品评。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做概括性的评语,称为quot;状quot;。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quot;品quot;。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就是后来官员品级的雏形。

  到了元明清时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品级制度,文武官皆分九品,各有正、从,实际上一共有了18个等级。

  一品: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也就是所谓的三公),还有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

古时候文武皆分九品却有十八个等级 这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

  从一品:官职有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等;

  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总督、加衔巡抚等;

  从二品:翰林院学士、布政使、巡抚等;

  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按察使等;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等;

  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二等侍卫、宣慰使司同知等;

  从四品: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宣抚使等;

  五品:通政司参议、给事中、各部郎中、三等侍卫、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同知、千户等;

古时候文武皆分九品却有十八个等级 这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曾任三等侍卫的纳兰性德

  从五品: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各部员外郎、知州、副千户等;

  六品:内阁侍读、钦天监监判、神乐署正、僧录司事、道录司正一、通判、百户等;

  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安抚使司副使等;

  七品:翰林院编修、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知县、教授、笔帖式等;

  从七品: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等;

  八品:五经博士、太医院御医、盐课司大使、县丞、州学正、教谕等;

  从八品: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等;

  九品: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等;

古时候文武皆分九品却有十八个等级 这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九品芝麻官剧照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刑部司狱、太医院吏目、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等。

  我们所常知的一些官职如宰相、六部尚书、侍郎等确实都是最高的品级了,而如太医院御医才是八品的官衔,最高级别的院使是五品,也就是说熬一辈子才能弄个五品官,远不如今那些出名的教授待遇好了。

  而九品官就是县主薄、刑部司狱等,怪不得叫做九品芝麻官呢,但是还有个级别,那些不入流的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茶引批验所大使等还是好很多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