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为什么对魏忠贤那么倚重?背后到底啥原因?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忠贤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魏忠贤在众人的心中一直是大恶不赦的形象,一个祸国殃民的阉竖。但是明熹宗朱由校对他却非常倚重,这也是魏忠贤权势滔天的原因,毕竟有皇帝在后面撑腰。可是魏忠贤的是那种无恶不作的可恶阉吗?

  其实对于政专权在每一个朝代都存在的,权力的扩张必将引来的膨胀,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生活奢华绮丽,可是这并不影响他将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所以魏忠贤即使坏,他也不会太过分,并且朱由校死前还嘱咐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要重用魏忠贤,言其: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首先就像朱由检说的:魏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这句话我认为很正确,魏忠贤就一个人,即使他做坏事一个人能做多少坏事?而且魏忠贤是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对于影响国家的大事,他还是拿捏的住分寸的,不可能自掘坟墓,做损害皇帝而不利己的事。

  其次魏忠贤的,这就是封建治阶层的发展趋势,那种环境,没有魏忠贤,也有李忠贤、王忠贤跳出来,而且魏忠贤的东厂还能制约大臣,兴许没有魏忠贤,又冒出一个严嵩出来,将国家祸害的更厉害,毕竟不是谁都像嘉靖帝那样镇得住场子,所以魏忠贤的出现使得朝堂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朱由校也是看清了这点,才让朱由检重用魏忠贤。

  并且魏忠贤虽然坏,可是还是较体恤穷苦百姓的,毕竟他也是穷孩子出身,所以他有了权势以后,就专门针对有钱人,有钱人大多是当官的,所以就群起而攻之了。

  可是文人的笔杆子实在太厉害,那时候的大臣个个都是辩论高手,大道理更是一堆一堆的,崇祯帝年纪轻轻哪能经得住那些老狐狸忽悠,什么“天下只知魏忠贤,而不知有陛下”;什么“自古之兆皆是宦官专权”。这可谓字字诛心啊!听得崇祯帝无震惊,而那些谏臣动不动就是以死明志,长跪不起,一副舍身取义的样子,让崇祯帝胆战心惊,于是忘记了自己老哥的遗言,将魏忠贤一干阉尽数清理。

image.png

  可是这样的结果呢?魏忠贤一死,东林专权,结营私,贪污,把全国搞得乌烟瘴气,李自成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朝中无一人能抵抗,在内忧外患下,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大明朝轰然倒塌。

  崇祯帝是个好皇帝啊,可是他空有兴盛国家的心,却没有兴盛国家的能力,他一辈子勤勤恳恳处理朝政,却依旧落得个的下场,这时候他才想起哥哥朱由校重用魏忠贤的嘱咐;想起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事必不至此!”

  这话可不是无的放矢,其实战争的就是财力,那时候明朝打不过李自成两个较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没钱募兵,第二就是吃空饷严重,士兵拿不到钱不愿卖命。但是崇祯皇帝让大臣捐款募兵,都哭穷,结果李自成打进来,从那些大臣家一箱一箱的搬出黄金,国家有难不愿贡献,结果便宜了闯贼,如果魏忠贤还在,他绝对会打地主让大臣把钱都叫出来用来募兵的。

  所以对于历史,我们一定要有客观的认知,影视作品、小说作品等因为艺术效果,往往会将历史人物过分夸张。对于魏忠贤这个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