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流放宁古塔是一种什么体验 被流放之人为什么不逃跑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流放宁古塔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清朝有个专门流放犯人的地方——宁古塔。此地位于东北,终年苦寒,是绝境中的绝境,只有罪大恶极的之人才会“享受”流放宁古塔的待遇。然而流放宁古塔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给宁古塔的一个特殊兵种做奴隶。而这个兵种便是“披甲人”。
顾名思义,披甲人便是“披着盔甲”的军人。在清朝,披甲人等同于东北部的军。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后,确立“以旗军,以旗民”的原则。
旗人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旗人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的意思是奴隶,多是、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可以是、蒙古人甚至是俄罗斯人,地位高于阿哈;旗丁的地位最高。
满清入关后,大批披甲人留在了东北,负责看守满洲人的龙兴之地。在宁古塔地区,就存在着大量披甲人。宁古塔在哪呢?就在现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当时人看来,宁古塔简直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到了冬天,宁古塔更是成了一个寒冰的地狱,很多人都被寒冷、饥饿和疾病夺去了生命。有人说,宁古塔被称为“塔”,那么应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笔者可以很遗憾的告诉你,宁古塔并没有“塔”,这个地名完全是音译,意思是六个。也就是说,在这片广袤的地区,只住了6个人,由此可见此地的条件之恶劣。
如果犯人有点文化或地位,在宁古塔或许稍微要好过一点。他们到戍所之后,就得到宁古塔将军或都们的照顾,有的还被聘请为家庭教师,开医馆。但如果是给披甲人做奴隶,那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披甲人会肆意地折磨被流放的犯人,让他们终年劳作。雍正曾规定:“凡是发配宁古塔的犯人,主人可以随意处死。”除了被剥夺人身权利以外,奴隶们还要夜耕作。据曾被流放宁古塔的学者吴兆骞所说,当地的奴隶要一年四季的耕作,一无休,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炭,并无半刻空闲之。
事实上,给披甲人做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要数给披甲人做奴隶的女犯人。在那个没有任何人身权利的地方,所有的女人均为民,地位连营都不如。但凡主人家有男的新婚,为奴者妻女都是被拉去试床。如果女犯人有一定姿色,往往会被披甲人强行从丈夫、父母身边夺走,纳为自己的小妾。尤有甚者各处披甲人等,竟有图占该犯妻女,从而毙其丈夫和父母致死的案件。由于给披甲人做奴隶实在太悲惨,因此很多女子在听说自己被流放宁古塔后,都会想尽办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到了宁古塔,那才是生不如死。如果男犯人听说自己的妻子要“一并为奴”,往往会将自己的妻子、女儿死,免得她们受辱。时信息阻塞,以为发配宁古塔总死了强。去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悔不当初死,恨做今生!
既然这样,很多读者就要问了,为何流放宁古塔的犯人不试图逃回家呢?这是因为根本没法逃,从北京到宁古塔要走几千里,路途遥远,周围不是森林就是沼泽,人烟荒芜,常有虎熊出没。很有可能还没逃多远就迷失了方向,最终不是冻死就是被野兽吃掉。
如今,宁古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但是谁又知道,在这片林海雪原曾出现过一幕幕残酷而冰冷的故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