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和周瑜能相提并论的几位武将,他们都有谁?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时候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对于唐朝追封的古时候名将六十四人,有不少来自于三国时期。
就三国时期的武将来说,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由此,按照魏蜀吴三国来划分来说,东吴显然成为最大的赢家,共有陆逊、陆抗、吕蒙、周瑜这四位武将上榜。至于曹魏和蜀汉,反而各自只有两位武将上榜,分别是关羽、张飞(蜀汉)和张辽、邓艾(曹魏)。以下,就重点来说一说东吴上榜的四位武将。
一、周瑜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赤壁之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任乐进守襄阳、满宠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在之后开始瓜分荆州之地。因此,对于周瑜来说,凭借赤壁之战这一场战役,就能够跻身古时候名将之列了。而周瑜虽然英年早逝,实际上还有一场较经典的战役,这就是南郡之战。
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为夺取南郡与曹军展开的战役。此战由建安十三年(208年)开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结束,战斗时间将近一年。交战方联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程普、关羽、张飞、甘宁、凌、吕蒙等。曹军以曹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满宠、李通等。在相持一年之久后,孙权军所伤甚众。曹仁在损失惨重后便弃城退走。南郡遂为东吴所有。
二、吕蒙
在孙权执掌江东大权后,吕蒙逐渐受到重用,甚至可以说是成为孙权的心腹。在江夏之战中,吕蒙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大败东吴,而吕蒙则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东吴在荆州获得郡县,大部分都是吕蒙攻占的。而荆州的占据,不仅解除了江东的上游威胁,也扩大了东吴的疆域。在此基础上,吕蒙在唐朝追封的古时候名将六十四人拥有一席之地,自然是没有争议的事情了。
三、陆逊
对于周瑜和吕蒙来说,可以称之为三国前期的名将。而就陆逊来说,则可以说是三国中期的名将。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夷陵之战的胜利,不仅化解了东吴面对的危机,也意味着东吴对于荆州的占据走向稳定。
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领武昌事。不过,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陆逊这位名将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对于陆逊来说,不仅是一位名将,还具有治国的才能。换而言之,在整个三国时期,陆逊和诸葛亮等人一样,都是出将入相的人才。
四、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相对于他的父亲陆逊,陆抗则可以称之为三国后期的名将。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这位皇帝在位时,陆逊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陆抗成为东吴抵抗司马氏的中流砥柱。
吴凤凰元年(272年),陆逊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叛将西陵督步阐。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西陵之战的胜利,直接推迟了东吴的灭亡时间。如果在西陵之战中,西晋成功拿下此地的话,那么东吴很可能不会等到280年就被消灭了。在西陵之战后,陆逊被东吴拜为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作为东吴最后的名将,在陆抗去世后,吴国几乎无人可用,尤其是在晋灭吴之战中,东吴更是没有姜维这样的人物。因此,陆抗在东吴的地位,完全能够和他的父亲陆逊相提并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