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直心存汉室,当初为什么不选择跟随刘备呢?

  无论是演义、影视剧还是,但凡说到三国,就不能不说曹;而说到曹,又常常会提到他的重要谋臣如郭嘉、荀攸、贾诩、程昱、荀彧等等。这五位谋臣中,前四位与曹并无隔阂,唯有荀令君荀彧,最后与曹决。曹在赐荀彧一空盒之后,荀彧服,至今仍然很多人倍觉惋惜。

  为何会这样呢?可以说,是因为两人信念不同。

  荀彧虽然诚心辅佐曹,但其实心存汉室。古人忠孝观念很重,尤其是文人士子,荀彧身为颍川荀氏世家大族之人,一直都希望能够再次匡扶汉室,中兴汉室。但曹不一样,晚年的曹,见汉室恢复无望,遂急于称王,想着给铺好路,稳定北方,他甚至有想过称帝。

  荀彧自然容不得这种事情,但又无力改变,加上曹所逼,所以只能选择。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荀彧既然一直心存汉室,当初为何不选择刘备呢?要知道刘备不但是汉室宗亲,而且一直抱着匡扶汉室的信念,多次失败却百折不挠,直到最后曹丕都代汉自己做了皇帝,刘备还是建立季汉,硬生生把汉朝国又延续了40多年。

  其实,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最终促使荀彧选择了曹。

  第一,曹有实力

  尽管在起初,曹的实力不上袁绍,但实际上曹也是胸怀大志,而且他有眼光和谋略,不是像袁绍那种色厉内荏,为小利而忘大义,也不是像袁术那种一心想称帝,丝毫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事实也证明了曹,他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马踏塞北,剑抵辽东,不但消灭了北方大大小小的实力,而且最终一了北方,也挡住了鲜卑等胡人的铁蹄。

image.png

  第二,最初曹还是心存汉室的

  曹曾公开过自己的想法和志向,那就是《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令文写于公元210年,当时曹已经一北方,但是被很多人抨击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后来他就发了这篇文章,其中一句如下: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意思是,我曹后来升官为典军校尉,更想为国家贼立功,也想封侯做个将军,死后我的墓上面题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满足了。可见曹起初并没有野心,也想着匡扶汉室。

image.png

  为什么荀彧在191年离开袁绍而选择曹?

  那一年,讨董联盟失败,唯有曹是全心为汉室的,人心思不在讨伐董卓上,而是发展自己势力。董卓迁都长安时,曹认为是击败他的好机会,可惜没人愿意去,只有曹拼死去追击,结果在荥阳被打败。这些都说明,曹起初和荀彧一样,心存汉室。

  第三,刘备没有实力

  刘备是个英雄,这一点曹看出来了,同时代的人对刘备都是竖起大拇指的,也都承认他的汉室之后身份。,但是有一点,刘备早年不得志,颠沛流离几十年,直到47岁之后,他请到诸葛亮辅助自己,才算站稳脚跟,有自己一亩三分地。

  没有实力,在乱世很难生存,若非诸葛亮逆天改命,恐怕谁也不太看好刘备。荀彧自然也是,心存汉室的人很多,他总得选一个谱点的吧。

  只是后来曹的心更野了,这是谁也料不到的。再加上荀彧的世族在许昌一带,那正是曹的势力范围,世家大族总要考虑自己全族人的性命,这些原因综合起来,所以荀彧才会选择曹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