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曹脸谱总是白脸?

  脸谱的起源是什么?脸谱的有什么涵义?曹总是白脸的原因是什么?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戏曲脸谱简介

  脸谱是中国传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quot;花脸quot;。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俗称小花脸。

image.png

  脸谱的起源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

  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一。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部落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中国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者概念描绘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后汉书·臧》:“坐列巫史,禜祷群神。”祭祀仪式时,负责祭祀的巫觋们要戴上一定的面具。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据考证是古蜀国举行祭祀时的用品。

  又如“傩礼”,这是自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礼仪。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前举行。《论语·乡》:“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阶。”傩礼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梿《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中说道:“又于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傩礼之意,谓之《喜起舞》。”可见古时候的傩礼,人们一定要戴上面具。

  宋代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我惭丈夫,岂异带面傩”也能反证,人们在进行傩礼是需要戴面具的。这种带着面具的舞蹈对民间舞蹈有很大的影响。

  脸谱的涵义

  脸谱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时候,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

  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quot;三星堆quot;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

image.png

  脸谱的色彩含义 脸谱的色彩运用有一定的内容和含义,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
红色: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

  紫色:表现骁勇、刚毅、正直、坚强、胆大。如杨延昭。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的,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如张飞。
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赵高。

  :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 褐色和粉红色:表现较正直的老人。

  金、银色:用于和神仙一类人物,如佛、二郎神。有时也用于一些较有法力的精怪。
净角紫色脸:紫色介于黑红两色之间,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脸。如《鱼肠剑》中的专诸,《武科场》中的常遇春,《大保国》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说或者民间口头文学中描述为紫脸膛,因而使用紫色脸,如《恶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贤镇》中的费德功,《战长沙》中的魏延。

  有的人物用紫色脸是为了与同台的角别,如《百寿图》中的北斗星是相对于老生的南斗星,显得威武,而《柴桑口》中的庞用紫色脸膛是表示其相貌丑陋。
净角粉红脸:粉红色脸一般象征年迈的红脸人物,如《取洛阳》中的苏献,《盘河战》中的袁绍,《四杰村》中的花振芳等。

  净角绿色脸:绿色脸一般寓意为勇猛暴躁,与黑色脸有相近之用意,有些占山为王的寇类人物使用绿色脸。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庆顶珠》中的倪荣,《失子惊疯》中的金眼豹,《响马传》中的程咬金等。
净角蓝色脸:蓝色一般表示刚强阴险,在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寓意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性格刚强的人物,如《取洛阳》中的马武,表示人物阴险性格的如《薛家窝》中的谢虎,《剑锋山》中的焦振远,《连环套》中的窦尔敦等。

  净角脸:脸寓意人物骁勇剽悍或凶暴残,如《车轮战》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杨么,表示人物凶暴残性格的如《鱼肠剑》中的姬僚,《战宛城》中的典韦等。

  曹总是白脸的原因

  在戏曲舞台上,当曹出场时,我们总看见他的脸上涂满了白色的油彩,显得很有点吓人。那么,舞台上白脸的曹就是历史原型吗?

  当然不是?选因为一个人的脸再白,也不可能像舞台上的曹那样,白得令人又怕又厌。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将曹涂成白脸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曹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起。

  曹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曹是臣,是篡夺皇位的大坏蛋。”有人却说:“曹是大英雄,是很会打仗的军事家。”这两种看法究竟哪一种正确呢?

image.png

  其实,评价任何历史人物,简单地说他是好人,或者说他是坏蛋,都是不正确的。评价曹也是如此。

  首先,曹的确很擅长打仗。在他指挥的官渡之战中,他曾以1万人马,打败了10万敌人。官渡之战是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其次,曹对治理国家有很好的办法。他不仅爱惜人才,而且重视土地制度、粮食问题。所以说,曹堪称杰出的家。

  第三,曹还是一个文学家。至今,曹的一些名诗,如《观沧海》等,还是世人传诵的佳作。

  所以说,赞扬曹的话,并不错。可这并不是说曹就没有缺点。事实上,曹的身上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如,曹是一个爱使诡计的阴谋家。曹华佗的故事,就很可以说明曹的这一特点。

  曹患有头疼病。名医华佗医术高超,他只给曹扎了一针,曹的头就不疼了。曹想让华佗留在自己身边,专门给他看病。可华佗却立志为天下人消除病痛。曹见华佗不听自己的话,就把华佗给了。

  曹还做过很多类似的不仁义的事。而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更是把曹写成了一个狠、诈的阴谋家,一个大臣。后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被搬上了戏剧舞台,这样曹的坏名声就家喻户晓了。

  戏剧演员化妆时,要使用各色颜料。渐渐的,演员们就用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粗直,而用白色表示诈了。于是,在戏剧舞台上,白脸的曹就成了最著名的臣形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