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禹主导编撰了《一志》,为什么却穷的去打柴呢?
历代世人争当名利场上的运动员,较量极为激烈,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祖禹却是个稀有的“不动员”。
他生于书香门第,后来家道中落,穷得叮当作响,房屋不是灌风就是漏雨。他教书授徒为生,薪水非常微薄,只好上山打柴、下河捞虾补贴家用。
他并非无才傍身,而是怀才不遇,曾在奔波之余苦心撰写130卷《读史方舆纪要》,这是一本涵盖地理、军事、历史等学术知识的“百科型”著作,体裁也多有创新。曾有官员表示愿资助他出版此书,条件是抢占署名权,都被他翻着白眼扫地出门。但对当世散文大家魏禧发来的友好信号,他热烈响应。
他们一见如故,常结伴出游,若逢雨天,顾祖禹便为魏禧撑伞;若魏禧抱病在床,顾祖禹便亲自为他洗换痰盂和尿壶。旁人对他冷嘲热讽:别看他平时装模作样的,其实也是个溜须拍高手!而顾祖禹置若罔闻,继续坦坦荡荡地保持与魏禧的君子之谊。
由于魏禧文名远播、德高望重,常有官方或民间组织请他担任丛书主编。魏禧爱重顾祖禹的才学,邀他“共襄文化盛事”。顾祖禹养家糊口尚且不暇,却仍有呼必应,不遗余力地投入编书大业,从校稿到排版都亲自参与,精细无。等到书成,魏禧要向顾祖禹支付劳务费,他断然拒绝,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既然不要钱,那总该署名吧,谁知顾祖禹又把功劳推给集体,不愿享这份荣誉。
后来大儒徐乾学奉诏编撰《一志》,这属于可以名传千古的“国家级项目”,才学一流的顾祖禹自然成了主导编撰的不二人选,谁知他竟借口工作太忙而不接活。徐乾学也是爱才之人,三顾茅庐,言辞恳切,承诺为他谋个主簿、翰林院编修之类的官职,好歹可以提高全家的生活水平,他这才答应出马。
寒来暑往,《一志》终于顺利付梓,徐乾学非常满意,要为顾祖禹署名,不料顾祖禹的倔脾气上来了,强硬地说:“如果非要我署名,我就一头撞死在台阶上!”徐乾学看出他不是在假客套,而是个如假包换的死心眼儿,只好作罢。
此后又有很多官员请顾祖禹帮忙编修地方志,他都倾力相助,但对名利分毫不取。没人能搞清楚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似乎只是不愿被名声所累,从而免去应酬、专注学术,坐对皓月清风,安度笔墨生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