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将军头盔上的枪尖是干什么用的?
为了减少伤亡率,在战斗中保护自己免受敌方武器伤害,盔甲就成为古时候军队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装备。盔甲在古时候的重要性,甚至于要超过兵器。《宋刑》规定,“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民间私兵器者,判处劳役一年半,私一套盔甲则会受到流放2000里的重罚,私三套盔甲就会被处死。
虽然盔甲在古时候如此重要,但由于年代久远,现代人除了部分专业人士,一般人对古时候盔甲的了解大都非常肤浅模糊。如古时候武将的头盔上,经常会有一根尖利的枪尖,有的枪尖上有红缨,有的没有红缨。
这根枪尖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一种说法称这是古时候“避雷针”,用来“避雷”的。这当然是笑谈。古时候的雷雨天气和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并不现代多,古人自然也没必要在头上安装一个“移动避雷针”。
古时候头盔上之所以安装的枪尖,学名叫“盔枪”,具有很多种实际用途,不然古人也绝不会费时费力特意在头盔上安装它。笔者综合搜集一下各方面信息,这根枪尖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防护作用。古时候头盔大都由铜铁等金属制成,对箭矢、刀砍、枪刺等锐器伤害,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但对于古时候兵器中的钝器,如锤、棍棒、铁蒺藜骨朵的防护作用则较差。试想如果用沉重的铁锤或者大棍,当头一击,即使戴着头盔也会受到冲击力的严重伤害。
但头盔上有了“盔枪”,明显能增加对钝器的防御力。大锤或棍棒在下击过程中,会受到“盔枪”的阻碍和格挡,导致击打方向和受力点偏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对将士的头部起到防护作用。
第二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充当临时武器作用。古时候将士在战场上搏击时,往往会遇到兵器损坏丢失的现象,导致赤手空拳进行肉搏。在这时,就可摘下头盔作为临时武器,以“盔枪”刺对方,也可以握住“盔枪”当手柄,用头盔砸击对方。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大战孙策时,“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兜鍪就是头盔,头盔在此时就扮演了临时兵器的角色,罗贯中的这段描写还是非常写实的。
另外也有人提出,古时候头盔上的“盔枪”,有的是可以拆卸的,因此某种意义上具有备用兵器的作用。古时候将士手中的长矛或者长枪,万一因矛头折断损坏,可以把“盔枪”卸下来安装到枪柄上继续战斗。
第三点则是可以充当炊具支架。古时候将士行军打仗,戎马倥,后勤保证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果火头军没有及时跟上,没有炊具,战士们常常会把金属制成的头盔充当临时铁锅,烧水或者做饭。有了“盔枪”,可以随时随地作为支架刺入地面,在头盔下面才会有空间点火做饭,而不必费时费力再去寻找石头当支架。
第四点则是具有装饰作用。头盔上竖立一根高耸的“盔枪”,明显可以增加将士的视觉高度,观感更为高大魁梧,从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一根小小的“盔枪”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功能,古人的智慧的不可小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