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到底有多ldquo;憋屈rdquo; 国一百九十年却没有被好好记下
还不知道:西夏王朝的网友们,
自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下《史记》,我国的正史创作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清代乾隆年间《明史》定稿,在我国史学界有着无可动摇地位的《二十四史》也基本成为体系。
然而在这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二十四史”之中,一个享国一百九十年的政权却没能被好好记下。这个“憋屈”的政权便是西夏,存在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至南宋宝庆三年(1227)。
一、 崛起于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
西夏政权,属于项这个民族。但项的历史并不止于西夏。早在公元三世纪,也就是魏蜀吴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项人就在四川西北部建立起了吐谷浑政权。只不过在西南强敌吐蕃的侵犯下,项不断北迁,最终进入了今甘肃和陕西二省的部分地区。而我们常说的唐代中后期丝绸之路逐渐脱离李唐王朝的控制,项就是一个推手。当然,他们是站在夺走李唐对丝绸之路控制权的那一方。
到了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一个汉名为李继迁的项人,以“夏国王”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辽国首先承认了李继迁政权的合法性,并赐其封号。随后北宋也认可了李继迁的地位,甚至给他赐名为“赵宝吉”,将他当北宋皇室宗族对待。而西夏政权的正,是在李元昊自立称帝时,即北宋宝元元年(1038)。
在极盛时,项人借由西夏政权控制了今青海、宁夏和内蒙古的土地,南抵黄河,西至敦煌,东、北与契丹、女等少数民族相接。且在其疆域内,肥沃的原和资源丰富的盐湖多不胜数。项人的巅峰,便大抵是如此。
二、 西夏与周边政权的恩恩怨怨
前面我们提到,项人曾阻断了李唐的丝绸之路。而至宋代,已经基本失去经济意义的陆上丝绸之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而逐渐被遗忘。不过在李元昊的经营下,西夏仍旧通过途径与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西夏的“朋友圈”,仍然充满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与北宋和辽国直接接壤的时期,西夏选择了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对曾意图消灭自己的北宋,西夏主战,但亦采取和平手段。而对更尚武的辽,西夏则主和平手段而辅以必要的军事手段。
在北宋被灭,尤其是陕西地区直接落入金朝控制中后,因为与南宋不再直接接壤,双方不存在太多直接的利益关系,加之金朝防备南宋与西夏联合,西夏便基本不与南宋展开公开正式交往。而与“武力值”明显高出自己的金朝,西夏一开始也曾挣扎过。但随着双方越来越倾向于稳定的关系,尤其是金世宗主张息事宁人的外交政策,硝烟便逐渐从金、夏间淡去。
不过你以为西夏的对外也就这样了?并不是。随着蒙古不断南下,西夏和金朝都感受到了来自蒙古的强大威胁。但因为金曾拒绝出兵帮助西夏抵抗蒙古,因而在蒙古尚未灭夏时,金、夏就先自己斗了十余年,“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弊”。
三、 西夏没能被好好记载的缘由
其实说了这么多,项从三国时就与中原政权有了不少联系,因而有大事被记入正史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不正常的就是,元代在编修前代史书,写了《宋史》、《辽史》和《金史》时,没管和这三个政权有密切联系,且存在了一百九十年的西夏的历史。
其实这事还不该元人来负主要责任。追根究底,西夏没有史 传,还是他们自己追求“左右逢源”而惹的祸。
后代为前代修史,尤其是官方正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意图借此强调自己的正。因为按照传史学观念,只有名正言顺的接替者才有资格为前代编修史册。
而若是带着这层目的去看西夏,那元代的文人们就有点难动笔了。在以宋为前代正的大前提下,西夏与北宋主战,与南宋缺少官方交流。且自李元昊起,西夏还一个劲地模仿宋代,学了一堆宋代的文化而发展出一堆在元人看来“四不像”的制度来。因而无论是把西夏当做宋的“附属”,还是宋的“对手”,都不合适。
再加上在灭亡西夏的过程中,蒙古人也吃过不少败仗,连成吉思汗都死在他们的箭下。所以若是老老实实把西夏的历史记录下来,就还有点打元代自己的脸的意味。因而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元代史官们干脆“眼不见为净”,修了《宋史》、《金史》和《辽史》,却没修西夏历史。只可惜了项人奋斗数百年,最后却连百十书页都没能留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