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至九九消寒歌?明代《五杂俎》中如何记载?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传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时候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的九九八十一,春天肯定经已到来。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月几并无必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

  北京地区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中国民间从冬至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中国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非常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声篥是古时候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七十二,猫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乜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非常简单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沿河看柳。”而目通俗易记。

image.png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时候一种虎形的盐.这儿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屹蚤出。”

  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