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亲王和郡王都是一等爵位 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多大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亲王和郡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时候的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可以说王爵是古时候皇帝之下最高的一等爵位,更是无数功臣一辈子难以企及的高度,像唐朝的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前是秦王,宋太宗在成为皇帝之前是晋王,杨广在成为太子之前的爵位就是晋王,这些人的爵位都是亲王,像郭子仪的汾阳王,徐达死后追封的中山王,郑成功在南明被册封为延平王等等,这些爵位就是郡王,而两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字数的差异,简单的说就是一字王是亲王,二字王是郡王,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说或者演义上才会出现“一字并肩王”的说法。
不过字数上的差别并不能够准确的代表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古时候的时候,皇帝的兄弟以及通常被封为亲王,如李渊的李世民是秦王、李元吉是齐王,李世民的中李治是晋王、李泰是魏王等等,朱元璋的最具有代表性,朱棣是燕王、朱樉是秦王、朱棡是晋王,不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能够完全代表秦朝之后的王爵情况,因为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汉朝的皇子的王爵一字王和二字王都经常出现。‘
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秀的祖上长沙定王,两个人都是汉景帝的,这里就不能够凭借字数的差别简单的区分,主要的原因就是亲王和郡王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也就是说汉朝王爵并没有字数上的区别,王爵的高低主要是封地的大小以及富庶程度决定的,如刘邦的齐王刘肥和代王刘恒,齐地和代地的差距也就能够看得出两位皇子的受宠程度,汉景帝长沙定王刘发就较不受宠,原因就是汉朝时期长沙地区属于“蛮夷之地”,如果一个皇帝受到宠爱,怎么可能被册封到一个偏远贫瘠之地呢?
其实,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主要就是地位和待遇上的差异,对于武将功臣而言,郡王就是他们能够获得的最高爵位,抛开汉朝不谈,因为两汉时期除了汉初的异姓诸侯王之外,也就是东汉末年的曹是王爵,当然还包括了夺得益州的刘备自称为汉中王,但是刘备属于汉室宗亲并不是异姓诸侯王,如唐朝的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李晟是西平郡王,南宋时期韩世忠被封为咸安郡王,明朝的徐达被追封为中山郡王,常遇春被封为开平王等等,可以说郡王就是古时候武将能够抵达的巅峰爵位了,可见郡王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基本上不会出现泛滥的情况,就是王朝后期数量也不会太多。
清朝的亲王和郡王之间的差别是最被大家熟悉的,看过清宫戏的人都知道,《雍正王朝》中胤禛因为江南赈灾而被册封为雍郡王,后面才晋封为雍亲王,八阿哥是廉亲王,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朝仅仅是一个贝子的身份,知道雍正继位之后,才将他立刻提升为怡亲王,更是成为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在这里我们能够明显看到爵位的不同,当然不同的爵位能够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其实古时候王朝清朝是一个最特殊的王爵。
因为它的王爵分为四等,也就是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他们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俸禄、工资的区别,其中亲王年俸10000两、粮食10000斛,郡王年俸5000两、粮食5000斛,贝勒年俸0两、粮食0斛,而贝子年俸1300两、粮食1300斛,可以说亲王和郡王的差别的是太大了,而这也能够理解胤祥被雍正从贝子直接提升为亲王,绝对是一种天大的恩赐了,而这也是胤祥忠心侍奉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当然在唐朝的时候,亲王和郡王的待遇也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唐朝的官职表去看,其中正一品的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只有李世民担任过的天策上将,而正一品的爵位就是亲王;从一品的官职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以及爵位嗣王、郡王和国公,也就是说在唐朝秦王和郡王分别享受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待遇,在李渊称帝后,他的们被册封为亲王,如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宗室成员被封为郡王,如河间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等等,那么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呢?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俸禄的差异,根据《新唐书》记载: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也就是说亲王属于正一品俸禄是七百石,而郡王的俸禄只有六百石,古时候官员的工资都是实物工资,当然对清朝亲王和郡王的差距,在唐朝两者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其次就是土地之间的差别,根据《新唐书》记载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等级官员能够分到永业田,其中亲王有100公顷,而郡王只有60公顷,而在食邑方面,亲王食邑万户,而嗣王和郡王食邑仅五千户;所以说无论是哪个王朝,亲王和郡王之间的差异都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代表了一种地位,明朝的情况也基本上类似,当然有一个情况较特殊,那就是明朝的靖江王,虽然名为郡王,但是地位明显高于郡王低于亲王,主要的原因就是第一代靖江王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正是因为这份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的地位才会特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