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的第一个男人是谁 不是吴三桂而是此人

  还不知道:陈圆圆的第一个男人是谁的网友们,

  崇祯时期的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东北在清兵的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流寇”驰骋的战场,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却依然过着宴安鸩、骄奢逸的生活。秦淮河畔,家所居的河房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冒辟疆满腹才学,风流倜傥,更让人称道的是:此人有一身傲骨,敢于与权倾朝野的阉们对抗。那一时期的江南圈中,这种有学识、有气节的青年,可以说,是最炙手可热的恋爱对象,而冒辟疆就是这样的“大众情人”。

陈圆圆的第一个男人是谁 不是吴三桂而是此人

  相传,当年有无数少女宁愿嫁给冒辟疆作妾室,也不愿意嫁给人作正房。根据《文汇报》揭露,就连明末第一美人陈圆圆都曾倾心于冒辟疆。

  当时的陈圆圆穿着一身淡的裙装,恰似薄暮中的黄莺,让人心动,而她珠玉一般的唱腔更使人沉沦。冒辟疆才子动心,眼见陈圆圆含情脉脉地望着自己,二人彻夜长谈。二人约好,半个月后共同去观赏梅花,可惜,冒辟疆半月后要回到故乡接母亲,二人只好将约期定在八月。

  谁知,冒辟疆返回苏州后,听说陈圆圆已被人抢走了。冒辟疆与朋友聊起这件事时懊恼不已,既惋惜自己与陈圆圆有缘无分,又感慨世间的“佳人难得”。谁知道,不久朋友又给冒辟疆带来一个惊喜,原来:被抢走的并不是的陈圆圆,的陈圆圆现在隐居在苏州。

  冒辟疆大喜过望,连忙央求朋友陪同自己一同去探望陈圆圆,才子佳人再度相逢。据冒辟疆说:陈圆圆见到冒辟疆后,同样喜出望外,因为,陈圆圆刚刚脱离险境,心思未稳,所以,希望能与冒辟疆彻夜长谈。

  冒辟疆是个聪明人,他当然清楚陈圆圆想谈的是什么事,自己又如何不想让这朵乱世浮萍有安定的归宿呢?可是,陈圆圆虽美色无双,但却不一定是谈婚论嫁的最佳人选。冒辟疆并没做好思想准备,于是,便以母亲为由告辞了。

  但是,陈圆圆仍对冒辟疆念念不忘,彻夜深思后,索性在第二天前去探望冒辟疆的母亲,准备以“曲线救国”之策,对冒辟疆托付终身,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冒辟疆再去她家相谈。又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陈圆圆非常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希望能与冒辟疆结为连理。

  可惜,冒辟疆颇煞风景地一口回绝,原因是:冒辟疆的父亲尚在险地,被军围困,他无暇顾及儿女情长。此时的冒辟疆一改之前态度,对陈圆圆说两次拜访只是无聊消遣而已。陈圆圆的请求过于突兀让他措手不及,所以,他还请陈圆圆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以免耽误她的人生。

  一番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绝情冷血了,换做寻常女子,恐怕会扭头便走,无非是对这个薄情浪子多流几通眼泪罢了。

  然而,陈圆圆并非寻常女子,她对冒辟疆说道:倘若,冒辟疆没有彻底绝情的念头,那么,自己可以一直等下去。面对如此痴情的美人,冒辟疆再也无法辜负这番美意,于是,便答应下来,说:待到此番事了便与陈圆圆结为连理。

  陈圆圆非常欣喜“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而冒辟疆此时也来了兴致,写了首绝句赠予佳人:“长相思,不得绝。千丝万缧鸳鸯结。癡若云,志若玦。繁绪生春,悲声和啼。天地有消归,此情无洧滅。”

  次年二月,冒辟疆的父亲已脱离险境,冒辟疆放下心来,抽身返回苏州探望陈圆圆。不得不说,命运时刻在捉弄这对璧人,这次,陈圆圆的被歹人抢走了,罪魁祸首便是崇祯宠妃的父亲田弘遇。冒辟疆心灰意冷,怅然若失,只能在苏州的街头上喟叹命运之不公。

  之后,陈圆圆被田弘遇掠去京城欲献给崇祯帝争宠未果,随后,则被田弘遇送给了当时的大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不久,吴三桂将其纳为小妾。

陈圆圆的第一个男人是谁 不是吴三桂而是此人

  其实,上天还是很眷顾冒大才子的,冒辟疆在情场最失意的时候,遇到了正的另一半——董小宛,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正是因为这种境遇,后世才有这篇《影梅庵忆语》流传:“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
...”

  从这篇《影梅庵忆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冒辟疆是个较自恋的人。从表面上看,似乎陈圆圆是最痴情的女子,而冒辟疆似乎付出得还不够多。其实,在那种动荡的年代中,侥幸逃过一劫的陈圆圆哪会有心情谈情说爱呢?

  她只不过是想尽快摆脱这种漂泊的生活,找一户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家罢了,说得难听些恐怕是找个山而已。而“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的举动,更是说明陈圆圆无依无的内心。所以,在男人的胸口上,对他软语缠绵,这不过是陈圆圆的生存法则罢了。

  由此,在笔者看来,陈圆圆其实未必对冒辟疆付出过心,反而是冒辟疆始终对陈圆圆念念不忘。至于,冒辟疆为何会对陈圆圆耿耿于怀,我想这大概是炫耀大于爱情,他甚至心想:我冒大才子曾获得天下第一美人的垂青,但是,我却不以为意,我风流倜傥的大名才不是虚的哩!

  但是,在冒辟疆身上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多年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穷困潦倒,只能卖字度。他自述道:“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
...”以此,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遗民心态,这一点成了冒辟疆一生之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冒襄传》、《影梅庵忆语》、《冒襄与陈圆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