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有名的ldquo;更夫rdquo;叫什么?ldquo;更夫rdquo;是怎么掐算时间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更夫”是怎么掐算时间的?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们可能都会看到这么一个场景:

  在夜晚的街道上,有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敲着锣,嘴里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就是更夫,古装剧中出现的高频职业。

  更夫这个职业,在中国历史上是实存在的。远的就不说了,清朝时期还依然存在更夫这个职业。

  最有名的更夫莫过于一个叫做孙达成的人。此人生活于清朝末年,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因为家中田地很少,光种地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因此孙达成白天种地,晚上就做更夫。一年更夫干下来,大概可以获得200斤谷子的酬劳,按照70%左右的出米率算的话,也就是140斤大米。

史上最有名的ldquo;更夫rdquo;叫什么?ldquo;更夫rdquo;是怎么掐算时间的?

  140斤大米,这份工资可以说是相当之低了。在清朝,一个九品的芝麻官每年的俸禄就出了30两白银之外,还有2000斤的大米。按照清朝的末年的物价水平,1两白银大概可以上100斤的大米,那么综合起来算,在清朝末年,一个最低级的九品芝麻官,一年的收入折合起来是5000斤大米,相当于36个孙达成干一年的更夫。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会问,这个孙达成是谁?他怎么就成了最有名的更夫了?

  其实,倒不是这个孙达成有多有名,而是孙达成有一个厉害的,名叫。现在新加坡的南洋纪念馆里,就存放着父亲孙达成打更用的工具。

  古时候之所以会产生更夫这个职业,其实和古时候的计时方式有着很多的联系。

  古时候科技不会现在这么发达,没有什么手表闹钟等现代化的计时工具,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上就是出而作落而息,一般也不需要什么计时工具,叫了就起床干活,上竿头了就回家吃饭,计时全大自然。

  普通人用不上计时工具,但是对于一些达官贵人们来说计时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古时候的礼仪制度,几时参加祭祀或大典都是有定制的,甚至连何时处决犯人都有规定,不能有丝毫马虎,因此就需要一个相对较精准的计时方式。聪明的古人利用出落的影子移动规律,发明了晷,把一天均等的划分为12个时辰。

史上最有名的ldquo;更夫rdquo;叫什么?ldquo;更夫rdquo;是怎么掐算时间的?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好说,直接从晷上就可以看到是什么时辰,但是晚上没有太阳可怎么办,有些大臣要按时上朝不知道时间迟到了可不行,这就需要有一个晚上专门用来报时的人,因此更夫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

  更夫这个职业相当辛苦,一晚上不能睡觉不说,还得确保时间精准。

  那么,怎么保持时间精准呢?

史上最有名的ldquo;更夫rdquo;叫什么?ldquo;更夫rdquo;是怎么掐算时间的?

  较通用的办法是就是漏壶来计时,较常用的有沙漏和水漏。如说一壶沙漏完是半个时辰,那么半个时辰之后,更夫就必须过来把沙漏倒过来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计时,一旦来迟,那么时间就不准确了。当然,也有一些用焚香等方式来计时的,不过这个准确率没有那么高。

  每到一个更点,更夫就会按照节奏敲相应次数的梆子,如说二更天时,按照“咚!咚!”的节奏连续多次敲打梆子。

史上最有名的ldquo;更夫rdquo;叫什么?ldquo;更夫rdquo;是怎么掐算时间的?

  更夫除了要报时之外,还承担着巡逻、提醒人们防火防盗的功能。

  时至今,更夫已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毕竟现在有闹钟手表等计时工具。不过,在某些地方,出于和保留传文化的因素,还保留了打更的传,如说重庆的磁器口现在就保留着打更的传,主要用来吸引游客的,也确实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一下古时候人生活方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