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东北还有三十万的八旗,为什么清廷选择了退位?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末年的30万八旗为什么不支持清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清廷入关的是什么军队?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八旗。八旗就是清廷所仰仗的最大支柱,其中八旗军队分为满汉蒙三种八旗兵,而满洲八旗兵很多都留在了东北没有入关,那么这些八旗兵都是以何为生?为何后期开始吃不上饭了呢?
东北八旗的那些quot;生活费quot;
东北旗人的收入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1.清廷所发俸禄,包括给发钱粮以及分配份地等。
2.他们还能通过私垦田地、从事采集捕猎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贸易,来获取收益补给生活。3.清廷的恩赏、抚恤银子,那么这三方面都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详细的论述一下。
1. 俸禄钱粮
驻防八旗官兵俸禄大体可以分为quot;坐粮quot;与quot;行粮quot;两种。所谓坐粮,即旗人所领常例俸铜,除了正俸外,还包括丁粮马乾、养廉银、心红纸张等办公银、津贴公费等等;所谓行粮,即旗人被派征调、行围或巡边等军事活动时所发钱粮,包括资装银、盐菜银、行军口粮等。
不同于由八旗俸禄处管发俸禄的禁旅八旗,以及由清吏司管发俸禄的关内各省驻防旗人,东北地区八旗官兵俸禄是由盛京户部负责管理发放的。也就是说,东北地区八旗官兵的生活费是沈阳的财政局发的,可以说是专款专用了。
那么这些俸禄大致都是多少呢?八旗官员的俸禄标准在清初屡经调整,直到顺治十年才基本形成定例。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八旗都年俸180两,副都年俸155两,参领年俸130两,副参领、佐领年俸105两,护军校、晓骑校年俸60两,岁支禄米quot;每银一两给米一解quot;(也就是按照一两银子的标准发放米粮)。
京旗兵丁亦区分兵种按月支领铜银、禄米。
《圣武记》载:quot;八旗兵铜之制:前锋、亲军、护军、领催、弓匠长月给银四两,晓骑、铜匠、弓匠月给银三两,皆岁支米四十八解;步军领催月给银二两,步军一两五钱,皆岁支米二十四解;炮手月给银二两,岁支米三十六解quot;。
东北驻防八旗官员俸禄与此相差无几,但几乎不支俸米,旗兵钱粮则较京旗为低。不过也在当时来说算较好的了,那么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生计来源呢?
2.分授田地
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的组织制度,提倡quot;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quot;,对八旗官兵计口授田是自后金时期便一以贯之的政策。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地广人稀,拨给驻防旗丁之壮丁地、随缺地、伍田地等相较为多。驻防旗人或举家自种,或出佃征租,所得作为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中期对东北各城驻防旗人分授田亩的行为还相当普遍,直到光绪朝才因土地多被耕垦而受限。
壮丁地即按人数分给旗兵的份地,一般是五晌或六晌(每晌六亩)。根据官阶不同分发的土地还有很大不同,那差距可是天壤之别。乾隆三十一年,从清丈出旗余地亩中拨出16900晌作为旗官随缺地,定给城守尉、协领每人随缺地50晌,防守尉、佐领每人40晌,防御35晌,晓骑校30晌照例纳粮。
可见东北驻防八旗所分得随缺地规制较稳定,且直到清末还能提供用以分配不少土地。不过你要是以为这些八旗兵会自己在土地上耕作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的劳动力主要来源是以当时流放的奴隶为主。不过好歹有了土地,生计就不是特别发愁了,然而到了后期发放的银子可是越来越少:由盛京户部银库支领五成实银。光绪八年,quot;协领应领傣银一百三十两,每年仅得实银六十五两。佐防以次递减,一切公私费用均在其中,实系入不敷出。quot;应该发放130两银子,居然只发放了65两,直接减半,可见克扣的严重。
所以到了后期满清在东北的八旗军就逐渐吃不上饭了,也自然不会支持清廷了,所以即便有三十万八旗在东北,但是清帝一样选择退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