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怎么创造的?汉字不够用怎么办?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汉字是怎么创造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汉字造字史
汉字是何人创造?古时候华夏神话有“仓颉造字”的说法:说的是轩辕黄帝在位期间,仓颉创造了汉字。当然这只是原始时代的一种折射。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汉语属于孤立语,而汉语对应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单音节的,在上千年的演化中,华夏先民至少在汉代——《说文解字》成书之前的年代,将涉及到行政、生产、常等方面的汉字,创造出来了。
之后的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小规模的造字活动,不过这些活动,和生活关系不大,较典型的有:
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创造了“曌”这个字,而这个字也只是用来起名字,不影响常,没有“曌”,也有“照”来代替;
唐朝时期,波斯拜火教传入中国,于是有了“祆”这个词,不过这个是专有名词,更加不影响常;
五代时期,南汉皇帝刘龑发明了“龑”这个字,意思是飞龙在天,其目的和武则天的“月当空”一样,都是为了取名字,不影响常;
而明朝,朱元璋的后人为了取名字方便,发明了大量的五行为部首的文字,而这些也是为了取名字,同样不影响常。
综合以上来看,在晚清之前,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新增文字,基本上用来取名字用,因此可以视为,这期间,汉字是够用的。
汉字危机
近代以来,受西学冲击,汉字出现了一次危机。
典型的是化学科技的传入。很多化学元素符号,在中文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于是,中国的化学先驱想到了借鉴朱元璋子孙造名字的方式,开始翻译化学名词——如氦、氖、氩、氪、氙、氡这些词汇,考虑到属于气态元素,于是用“气”字旁,配上和译音相近的汉字,一组合,于是有了中文版的化学元素的对应文字。
于是,此次汉字危机解决。
而后,汉字再没有遇到不够用的情况,不过,即便是遇到了,相信也可以通过当年解决化学元素译名的方式解决。
此外,在遇到新的科学名词的时候,汉字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
第一种,则是音译。如我们常所说的“引擎”、“因特网”,其实就属于将外语词汇按照其大致的发音,翻译成中文。
第二种,则是根据其意思,找汉字中能表达其大致意识的词汇,来组成新词,如“互联网”、“火车”、“汽车”就属于此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