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是千古一帝吗 看看这些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康熙皇帝自16岁实朝政大权,于忧患之中强有力地开拓疆土、平定战乱、稳固皇权,让清朝入关短短数十年,便出现了盛世景象。不可否认,《清史稿》对其“纬武,寰宇一,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的积极评价,并无过多吹捧之意;雍正皇帝以“其仁如天,功业隆盛”为由,为其尊上“圣祖仁皇帝”的庙号、谥号也算允当。
但一向标榜仁政的康熙皇帝,步入晚年以后施政过于仁慈,甚至逐渐倦怠于政务处理,使得吏治败坏、政务荒废,让其好不容易创下的“康熙盛世”逐渐停滞甚至出现的消极状况。更严重的是,一心想要躺在功劳簿上安享“千古一帝”美名的康熙皇帝,逐渐向荒君主拢。
在清朝十二位帝王中,康熙皇帝所拥有的后宫妃嫔、繁育子嗣数量都远远超过帝王。当然,身为一代帝王,后宫妃嫔的纳娶、皇室血脉的繁衍,有着皇权稳固、皇位传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但根据诸多国外文献的记载,康熙皇帝自掌握实权便开始于私生活方面放纵沉迷,及至执政晚期,简直变成了一副荒无道的昏君形象。
康熙皇帝蜡像
《李朝实录》中的康熙皇帝
作为大清国的附属国,王朝每逢清朝都要派遣使臣参加,而这些使臣回国以后都会将自己在大清国的所见所闻,向国君汇报。李姓王朝的官方文献——《李朝实录》就记载了使臣所汇报的康熙皇帝形象:
康熙十五年,使臣汇报:清皇不恤国事,嬉甚;
康熙十六年,使臣汇报:皇帝率侍卫常同浴于太液池,游泳为戏;且耽乐游观,出入无节,与虾同其服色,而并骑驰逐,人不知何者为皇帝。自执政大臣以下,贪渎成风,贿赂公行。
康熙十八年,使臣汇报:皇帝游戏无度,不听政事,至于掠妾。其亡徵败兆,不一而足矣。
康熙二十四年,使臣汇报:皇帝荒无度,贿赂公行,政令大乖,动作无常。巡行之际,劫观光女子,怨声颇多矣。
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王朝对于大清王朝宗主国的身份并未完全认可,在迫于清朝压倒性武装力量的被动服从下,自然会有诸多污蔑清朝君主的言论出现。但就康熙皇帝“掠妾”一说,我们在清人笔记中也能找到相关记载。这位被康熙皇帝抢掠的朝臣之妻,即为大学士张英之妻。
根据《满清外史》的记载,张英之妻姚氏,“有国色之称。为京朝官,妻妾之在京师者,群推姚氏为第一”。按照清朝祖制,逢皇太后万寿,“凡其夫有官于朝者,悉盛饰朝服入祝,赐宴内廷”,称为“汉官命妇入宫之例”。仁宪皇太后万寿之际,姚氏作为汉臣命妇,自然也在入宫祝贺之列。可等到姚氏返回家中,已然“衣饰犹是,面目全非,盖已另易一人矣”。
清朝命妇形象
入宫祝贺的姚氏,究竟经历了何等遭遇,明眼人一目了然,但张家“心知其故,然畏祸,俱不敢言”,也只能选择气吞声。由此可见,使臣对于康熙皇帝荒一面的记载,并非全是污蔑、抹黑之言。
时人笔记中的康熙皇帝
除了使臣对康熙皇帝荒一面的记载,在清朝时人笔记中,也能找到诸多关于康熙皇帝荒唐行事,乃至违背人伦道德的负面形象。《清代野史大观》就记载了“玄烨纳姑为妃”的荒唐故事。
按照清人的说法,康熙皇帝“所谥为圣祖仁皇帝者也。既称曰圣,而所为者乃大反乎圣”。康熙皇帝继位以后,皇太极仍有一待嫁闺中,有朝臣向康熙皇帝请求赐婚,康熙皇帝直接给出了令人震惊的回答:“曷言乎嫁,朕已纳为妃媵矣。”
如此有违人伦的举动,朝臣自然无法理解,也必定会出言相劝:“宫闱之内,王化所基,故伦常不可紊。今公主于皇上为父辈行,皇上不能取同姓之姑为妃。”面对朝臣劝谏之言,康熙皇帝给出了更令人不齿的回复:“夫同姓不婚,谓母与姊妹及己所生之子女也。若诸姑者,既非我母,又非我女,抑更非我同生之姊妹,虽纳之,庸何伤。”卑劣如此、荒如斯,怎堪“千古一帝”之称。
后记
后记
8岁即位的康熙皇帝,在清朝尚未完全一中原地区的忧患时期,对外坚持大规模用兵,拓展疆土、平定战乱;对内清除满洲勋贵势力,逐步实现皇权集中,并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相对于清初时期的单纯武力征服,康熙皇帝“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的历史功绩绝对不容抹。但是,入关不久、尚未完全遵循中原地区传伦理道德的康熙皇帝,在私生活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变成了荒无度的昏君。
执政晚期,一心想要躺在功劳薄上安享天下臣民拥戴的康熙皇帝,更是肆无忌惮地向昏君拢。在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中,康熙皇帝于宫外避暑行宫中的荒唐行为,更是直接证明了他晚年的放纵心理。
煌煌大清盛世、堂堂一代英主,也有如此不堪,令人不齿的一面,也难怪后世对清朝多有诟病。
参考文献:《李朝实录》、《满清外史》、《清代野史大观》、《清史稿·圣祖本纪》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