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收获最大的一场战争却为什么是相对轻松?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战国时期是由秦国,或者说是秦朝结束的,但是,在此之前,为了消灭山东六国,秦国无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如在削弱赵国上,秦国在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战役中,总共动用了超过了100万人的大军,历经上百年的努力,这才解决了赵国这一强敌。至于消灭楚国、魏国等大国,同样是非常艰难的。不过,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有一场战役是相对轻松的,甚至可以说是秦国收获最大的一场战争。此战,秦国一举消灭了三个国家,成功奠定了霸业。

  首先,这场最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收获最大的战役,就是秦灭巴蜀之战。此战,秦国一举消灭了苴国蜀国、巴国这三个诸侯国,将今四川、重庆等地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中。也即秦国在这场战争获得的领土,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赵国、齐国等大国全盛时期的疆域了。

  苴国,
东周时期古国名。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所以也称葭萌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外示好当时强盛的秦国和巴国,时常与巴国联合抗蜀,而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与当时开明氏蜀国、巴国齐名的强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苴国虽然出自蜀国,却和蜀国相抗衡。当然,这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如秦国和赵国,就是同宗同源的,却依然在战国时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春秋战国时期,苴国的领土也有所扩张,辖管范围大致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宁强县、略阳县、南郑县。由此,对于苴国来说,可谓一个地跨今甘肃、陕西、四川这三省之地的大国了。只是因为和中原诸侯国之间的交集较少,所以没有较高的历史知名度,甚至还不上郑国、卫国等小国。

image.png

  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公元前316年,蜀国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蜀王杜芦令“五丁力士”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石牛道,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在此背景下,苴国君主选择向秦国求救。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给了一个秦国一个干预巴蜀之地事务的重要结局。于是,在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对于苴国来说,本来想借助于秦国的力量来对抗蜀国,没想到秦国不仅消灭了蜀国,更随手吞并了自己。因此,如果苴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或许就不会引狼入室了。

image.png

  蜀国

  在秦灭巴蜀之战中,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死,蜀亡。对于蜀国这一诸侯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约公元前11世纪,古蜀国参与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为“牧誓八国”之一。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迁都郫邑。从公元前451开始,秦蜀两国围绕南郑(汉中)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至公元前387年,蜀国最终夺回南郑。在疆域上,蜀国全盛时期,覆盖了今四川、重庆、陕西等地,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族诸侯国,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虽然是姬姓诸侯国,但是,因为地理位置上的关系,巴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显然不如郑国、卫国、鲁国、晋国等诸侯国。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战国时期,巴国疆域辽阔,史料记载“其地东至鱼复(治今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湖北恩施、川东北部分地区。因此,如果从疆域面积上来看,蜀国、巴国都具有媲美战国七雄的实力。如韩国的疆域,甚至还不上蜀国和巴国。

  最后,总的来说,在公元前316年的秦灭巴蜀之战中,秦国花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苴国、蜀国、巴国这三个大国。作为对的是,在战国时期,秦国不管是消灭赵国、楚国,甚至在吞并韩国上,都是历经多位君主的努力才实现的。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对于秦灭巴蜀之战来说,可以说是秦国最轻松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场战争。经此一战,秦国的疆域扩大了不止一倍,从而奠定了秦国霸业或者说秦朝建立的基础。当然,因为过程相对轻松,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所以秦灭巴蜀之战的知名度,自然不上长平之战、五国伐齐等战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