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到底都没有夺位 曹丕接位后为什么马上就篡汉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丕篡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曹了,孝子贤孙、忠臣良将为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而后,少主曹丕及整个朝堂却如同一壶沸水般彻底活了......

image.png

  公元220年,曹丕正式继位魏王及丞相的权力。要说这位继任的魏王有什么功绩?反正所有朝臣有目共睹,那就是没有功绩,曹丕完全是家天下时代的受益者。可奇怪在这位毫无功绩的曹丕在继任魏王之后,原本灾祸频频的大汉天下却是从此祥瑞不断。

  今天在某个地方发现了一条欲飞九天的黄龙,明天又在另一个地方看见了栖息在梧桐之上的凤凰,后天又从山里跑出一只威风凛凛的麒麟,至于什么、奇兽更是不胜枚举,好似这天下地上所有的东西都要为曹丕的继任恭贺一般。

image.png

  当然,有神兽奇珍自然还不能歌颂曹丕的“伟大”,一时间天下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是古时候预言的一种方式)又再次盛行,什么土代火德(五德学说,汉朝为火德),什么天下归心等等。而我们的魏王在如此多祥瑞和谶纬歌颂之下,竟开始小心翼翼了起来。

  当然,最小心翼翼的其实并不是曹丕,而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那位自董卓时代上位的汉献帝。

image.png

  而此刻,许都的宫闱深处,汉献帝一脸肃正,站在其下首的是一个老态龙钟的内官,此刻的内官婉开口说道:“今华歆受魏王接见,这位从灵帝时期就为官的三朝元老,怕正是魏王中意的。”

  汉献帝眼底有些恨意,说道:“他这是要逼朕退位吗?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朕一定还有忠臣,怎么会容曹丕小儿胡闹。”

image.png

  内官微微俯身,此刻的汉献帝有些歇斯底里了,多年的宫闱生涯并没有练就出汉献帝的嗅觉,反倒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大汉正,寄托于所谓的“忠臣”,或许有汉献帝不够聪明的因素,但更或许是在他遇到曹的那一刻结局早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内官此刻也是略显悲哀,缓缓说道:“新魏王怕是要行尧、舜之举,以禅让制而代汉。”

  “他竟自尧、舜?他何德何能?是可笑至极,天下人难道眼睛都瞎了吗?”汉献帝仍旧一副怒不可遏的神态。

  内官沉默半晌,语气里尽是无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之奈何。”

image.png

  魏王上朝了!

  自曹后,魏王因思念父亲曹,基本深居在魏王府内,今竟破天荒的上朝了,对于百官来说,新朝新气象,虽说这天下还是大汉的,但谁都知道,能在廷内持剑上朝,生予夺的是魏王而非献帝。

  所以今上朝的气氛颇显诡异,待百官奏疏,大致说了朝堂内外的情况,此刻却有一个不起眼的官员先出班,奏道:“今汉室衰微,星显异常,有以土代火之势......”

image.png

  曹丕跪坐着的手猛的捏紧,而百官却是兴奋异常,劝进了,终于要劝进了。天下非汉而在于曹,这是所有跟随曹的人所达成的共识,不想今终于有人捅破了看似稳固却脆弱不堪的格局。

  只是当这封洋洋洒洒的劝进书念完后,汉献帝只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曹丕倒先出言义正言辞的反对,一些官员一脸的不解。难道不是你曹丕弄出来的这一招吗?

  但无论怎样,今的朝堂确实是处处透着奇怪。

image.png

  散朝后,曹丕回到魏王府,甄夫人出堂为曹丕添食加衣,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今朝堂之事妾身已有耳闻,夫君刚刚继承魏王,怎么今就有人劝进了?”

  曹丕缓缓叹了一口气,终于说道:“孤虽成为魏王,但与孤之父亲权威相差何如?”

  甄夫人语气婉:“这如何能?先魏王乃是夫君的父亲。”

  曹丕放下食筷,说道:“不必安慰于孤,孤之功绩与父亲相,好灰尘之于星空,岂是一星半点的差距,只是父亲成魏王后对百官尽皆封赏,再到孤继位,对这些有功之臣竟是赏无可赏,他们嘴里叫着魏王,但其实心里不服呐!”

  甄夫人欲言又止,曹丕却自顾自的说道:“所以孤不得不开始准备更进一步,也要让这些父亲的手下有盼头,不然难保他们不会有想法。”

  今的新魏王果有了乃父的一些风范,甄夫人有些欣慰,不住问道:“那夫君准备何时称帝?”

  曹丕回道:“不急,有劝进自然有反对,人心并不是向曹的,而是人心思汉,现在急着进位恐朝堂震动人心思变,既如此,何不在劝进中逐渐整合朝堂?这些王宫大臣想要更进一步怎能让他们置身事外?要这大汉的江山大家就一起来,岂能孤一人来承担责任。待到天下再无声音时才是最佳时机。”说罢曹丕望着皇宫的方向,想必此刻汉献帝也该做决定了。

image.png

  汉献帝下禅位诏书了!此消息一出更是引的群臣哗然,这是献帝在后宫痛哭许久才下的决定,昨的后宫神神秘秘的来了几位官员,汉献帝终于知道事态不可挽回,原本对于自己的安危他想着拼死一搏,谁成想,这位魏王竟然以尧、舜为例,暗示绝不加害于他,失败者的安全出局给了献帝一丝求生的希望。

  但更为奇怪的是,曹丕仍旧拒绝了此次禅让,并称会一如即让的辅佐汉室江山,并且功成身退后还要辞职还乡。但曹丕也只是一个劲的拒绝,对劝进的官员却是好言抚慰,偶尔有朝堂上几人的反对声音,这些人也会在之后的不久外调的外调,降职的降职,其中的深意自是不言而喻。

image.png

  所以一时间朝堂劝进的表章多如飞雪,不管是大汉朝廷的官员还是魏王府的官员,都以写劝进表为自身殊荣,曹丕每的事居然就是看这些劝进的表章,且一份一份露骨,一份一份肉麻,好像曹丕不称帝这世界都要末一样。

  汉献帝不住被火架着烤一样的处境,第二次下了禅位诏书,而曹丕在火里好像更显得优哉游哉,说什么都不接受,并称自己宁可跳进东海里,也不敢接受汉朝的禅位诏书。将忠臣贤王的样子扮演的入木非常。

  但所有都知道,好像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禅让和拒绝并不是没有意义,这朝堂之中反对的声音好像在某一天忽然就没了,好像所有的官员都已经达成共识,觉得曹丕称帝理所应当,觉得大汉气数已尽,这位毫无功绩的魏王却让整个朝堂都觉得他已经贤明无,且名正言顺。

image.png

  公元220年10月13,在长达九个月的禅位与拒绝里,由华歆率领文武百官再次上书,请求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魏王曹丕,此次的曹丕再也没有拒绝,只是在交付玉玺时“再三推让”,这场从头至尾由曹丕导演的一次假惺惺的禅让终于落下帷幕,百官人人都有劝进之功,所以朝堂一派欢天喜地;而天下的百姓也知道,是汉献帝不想当皇帝了,而他们未来的君主已经推辞了很多次,只是最终推辞不了了而已,这天下还是安稳的。

image.png

  至于汉献帝,受封“山阳公”后,得到曹丕的“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的承诺后,也心平气和的自此离开了深居已久的皇宫。

  但正能看懂得人知道,曹丕玩的好手段,毕竟,暴力并不是权力的全部,而所有人达成共识,才是全部。曹未能称帝不外乎朝堂内外无法达成共识而已。

  参考:《天命与剑------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

  百科:《曹丕篡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