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古装剧最喜欢选的是哪个朝代呢?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人着实有个癖好,爱看古装剧。

  但要说起来中国历史中的朝代更迭,大部分人大概也只能说出“唐宋元明清”。而古装剧一拍再拍,编剧依然选择的是观众熟悉的唐宋元明清历史作为创作素材。

  那么为什么有些朝代难以戏说呢?

  提起晋朝,大多习惯在前面加个魏字,一方面当然是考虑到文化上的传承接续,而另一方面也在时时刻刻提醒著,在儒家文化的笼罩下,晋朝的诞生永远背负著叛主的烙印。

  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句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一直到司马昭的司马炎才在公元266年正改魏为晋,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两晋前后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十五年。

  大概是司马氏前三代业务能力太强,自司马炎开始,晋朝就几乎没出过什么谱的皇帝。知名度最高的司马衷,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金句。剩下的皇帝几乎不是早夭就是无能。

image.png

  皇帝不争气,就显出豪门贵族的能耐。光是王谢两家就出了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谢玄、谢道韫、谢灵运。

  皇权羸弱也必然导致地方割据和外族入侵,八王之乱后面跟着五胡乱华,让晋王朝元气大伤,一直被赶到了南方,再未收复过北疆。

  由于中国传的历史观主要是建立在大汉族中心基础上的华夷史观,因此这段大一汉族文明被少数民族文明碾成碎片的混乱历史,长久以来被羞于提起。所以尽管两晋南北朝名士纵横,逸闻众多,但以其为历史背景的文艺作品却并不多见。

  论存在感低,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可以说是难分伯仲。相于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间更为短暂,满打满算也不过七十余年。区别于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的情况。七十余年里,中国的疆域、人口、国族都处于割据和对立状态。

  唐朝亡了以后,除了梁、唐、晋、汉、周五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及北汉等十几个政权,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上一次出现这种、经济、文化体系各自为尊的状况还是春秋战国时代。但春秋战国时期,至少还共享著或曰中原文明的文化体系,即使大国如楚国,还是会因为不服周礼而被视为蛮夷。相之下,五代十国的形态,反而更类似于西方历史中常见的城邦状态。

  作为一段充满异质性的历史,一个夷狄政权反客为主占据中原的年代,按照史学泰斗饶宗颐在《中国史学上之正论》中的论述,五代十国是有违史学正的旁门左道,是礼崩乐坏的畸形儿。

  中国自古有盛世修史的传,作为乱世的五代十国,本来保留下来的记录就不多。再加上历代史学家出于正论的轻视,五代十国自然成了中国历史的透明期。

  如今那些在五代十国中的胜出者早就被世人遗忘了,倒是之君南唐李煜的一阕《虞美人》,还在一个个月上西楼的夜晚勾得离人肝肠寸断。

  同样是少数民族治的大一王朝,元朝却远远没有清朝那么好的待遇。

  作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袤的元朝,在文艺作品里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始终是既不可爱也不迷人的反派角色,衬托了张无忌、朱元璋等人物的英雄事迹。

image.png

  马背上打出来的元朝,显然对中原之乎者也的儒生不屑一顾。在元朝治时期,儒学作为文化的代表被严重打压,读书人成了下九流,甚至有了“儒十丐”的说法。不同于清朝治者对于汉文化的接纳和认同,元朝治者对于汉文化极为排斥,在治阶层内部是弃用汉文的。

  因此明朝建立以后,憋了一肚子火的儒生们,虽然勉为其难地承认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但对其要么差评,要么不置一词。后来的清朝更是和蒙古人有宿怨,当年祖上建立的大金国就是让蒙古人给灭了。

  当朱元璋打败元朝军队以后,元人北撤时不仅带走了金银财宝还带走了众多典籍,硬是没给明朝老百姓留下一针一线。没有了历史典籍,元史就只能是历史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说“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