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看好扶苏吗?他为什么一直没有确立扶苏继承人的位置?

  扶苏秦始皇属意的嗣君人选吗?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朝二世而亡,绝大部分喜欢“情义故事”的历史爱好者都会将罪责归到赵高这个阉人身上。
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这一场骇人听闻的沙丘让他成为了大秦帝国灭亡的始作俑者。

  这个从《史记》中得来的说法虽然看似非常合理,但是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如果秦始皇心准备将大业托付给扶苏,那么为何迟迟没有确立他的继承人位置,反倒给了人篡改诏书的机会呢?实际上,秦始皇未必那么看好扶苏。

image.png

  01 犹豫的始皇帝

  事实上,秦始皇帝在病危之际才确定嗣君,不符合战国中后期秦室早定储位的习惯。秦献公以前,“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经此教训,秦对嗣君问题不再含糊。早作预立,悉心培养。故“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又如,后来的秦庄襄王安国君本人尚且身为昭王太子时,吕不韦就为异人谋取嗣位,并刻符为约,“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从中可见历代秦王对嗣君的重视以及早定储位的习惯。秦始皇对于嗣君之位迟迟没有决定,定然不存在一开始就看好扶苏的说法。

image.png

  02 出土文献的实证

  出土文献方面,北大汉简《赵正书》中有与史记完全不同的记载。其曰:“‘今道远而诏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一出土史料的存在虽然不能完全推翻史记中关于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的记载,却也有理由质疑所谓“矫诏”说,是一次“历史书写”。这种具有情节的历史可能源于秦末倒秦力量的史实遮蔽与宣传,与汉中期主流的秦史观契合,从而得到了史家的肯定。在出土文献的迥异结论之下,秦始皇心中的属意人选便有点待商讨。

  图/北大汉简《赵正书》

  03 封建与郡县的零和博弈

  从秦始皇一天下开始,始皇帝就与守卫西周封建的传文化精英在朝堂上爆发了两次封建与郡县之争,并且已由军事领域发展到意识形态领域,愈发深刻。

  在博士淳于越在咸阳宫公然诋毁秦始皇一以贯之的郡县政策之后,始皇帝已经将之视为危害自己政策利益的眼中钉与肉中刺。他也最不希望自己的皇子在这场争斗中出现错误表态,因为只要皇子当中一部分人动了封建的念头,那么,就可能会有朝臣以他们为中心结成求封势力,从而汇聚成动摇秦帝国根基的危险力量。

image.png

  此时的秦始皇最需要自己的臣子表明立场,对任何反郡县制的行为做到零容,但是偏偏扶苏在这个时候因为秦始皇惩罚儒生而发生争辩,无疑是对始皇帝历来措施的巨大否定,也会让秦始皇认为他认同东方文化精英的主张,这一点触及至尊逆鳞,必然会招致其父的巨大不满,这些都触碰到了始皇选择嗣君的原则与底线。

  所以“扶苏以数谏故不得立,上使外将兵。”其实是秦始皇对扶苏的抛弃,而将深宫之中可塑性较强的胡亥带在东行的身边,其实已经是他对其继承人资格的肯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