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为什么他拒绝刘邦的封赏?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为什么小编来说说张良的故事。

  自古以来,但凡是在乱世中夺得最终胜利果实的君主,其手底下都有一大批创业团队成员,他们为了君主和未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共同为君主夺得天下。

  但是,事实证明,在绝对的权利面前,君主并不会念及这些为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的恩情,相反,很多时候,为了让自己的帝王之位不受威胁,他们都会采取各种方法剥夺建国时分封给他们的权利。

image.png

  较著名且仁慈的有赵匡胤的quot;杯酒释兵权quot;,举办个宴会,邀请开国重臣们,婉表达自己对于他们的顾忌,让他们自己回家养老,这算是较好的结局了。即使像唐太宗李世民这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在防备当年跟自己征战的大将,还对尉迟恭等人直言威胁过。

  前面举的两个例子,虽然很典型,但其实这两位皇帝都是相当仁慈的了,并没有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来个一劳永逸。

  而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狠人皇帝刘邦他在建国后,将自己当年一口一个兄弟的大将们尽数灭门抄家。虽然刘邦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很大,开创了延续几百年的大汉王室,但他这种忘恩负义的行径着实令人感到后脊发凉。

  就不说一般的大臣了,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初有三大谋士,分别是萧何,韩信和张良,这三位的谋略手段都可谓是天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三人还都是在各自领域各有建树,彼此互补。

  连刘邦自己都说过,他的能力不如其中任何一人,而最后刘邦能够战胜项羽,这三位的功劳可是占据了一大半。

image.png

  但就是这么三个人,建立大汉帝国后,萧何被捕,韩信灭门,唯一没有被的,也就只有张良了。这并非是因为张良的功劳最大,相反,越大,刘邦越忌惮,越会处处提防恨不得立马诛九族。

  而张良之所以能够得始终,原因就在于他深谙伴君之道,还在打天下的时候,刘邦做的一些事情,就使张良发现了他的实面目。因而在建国之后,张良第一时间便远离舞台,褪去自己的光环,在刘邦面前做出不在乎权利和金钱的样子。

  其实,张良原本家世要远高于刘邦,他们一家子曾经是韩国贵族,只可惜,到了张良这一世,别说家道中落了,连韩国都在他长大后就灭亡了。面对造成自己如今境地的秦始皇,张良自然是非常痛恨的,甚至不惜变卖家产请武士秦始皇,计划失败后只得败逃。

  逃难的张良积极响应不久之后爆发的农民,还号召了一支百来人的队伍。机缘巧合下,他与刘邦相遇,并对眼前这个愿意听自己说兵法且听取自己建议的家伙产生好感,决定跟着他打天下。

  但是,刘邦之后究竟做了什么?让张良最终看清了刘邦的嘴脸呢?

  总共有三件事,其中两件,都与韩信有关。

  韩信不可谓不是一个军事天才,其立下的丰功伟绩,古往今来都少有。只可惜,他于带兵打仗,却不懂。

  因彭城之战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刘邦,派韩信去北方平定叛乱。与刘邦此时的狼狈不堪不同,韩信带着军队在北方混的是风生水起。刘邦借此机会,抽调出韩信军队中的精锐,只留了一些残兵老将,一方面,为了加强自己这边的实力,一方面,也是害怕韩信的权利过高。

image.png

  但就是这样,韩信依然以少胜多打败了赵军,听闻此消息的刘邦,虽然振奋不已,但也更提防韩信。刘邦这种用人之道,都被张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而此后韩信大灭齐国,韩信这位战争鬼才竟然主动找刘邦讨赏,要做齐国老大,再次触动了刘邦对他的警备之心。为了彻底夺走韩信兵权,刘邦封他为楚王。之所以不让他做齐王,而封为楚王,就能夺走兵权,原因在于齐地乃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而楚地相对而言就要次之很多。

  除了对韩信所做的这两件事,刘邦还背弃了当初承诺的任人唯贤政策,而是采取任人唯亲,誓要打造出家天下。

  原本由韩信一手打下的齐国,由于韩信被另封楚王,这齐国之地便刘邦刘肥得到。这刘肥之所以能成为齐王,仅仅是因为他是刘邦,而在治国打仗方面,没有立下过一点功劳。

  而原本属于刘邦势力范围的燕国,由于燕王臧荼起兵谋反被平定后空缺的燕王一位也由刘邦发小卢绾夺得。

  在这种情况下,张良深知自己再在舞台混下去,只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便拒绝刘邦的封赏,主动退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