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还不知道: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的网友们,

  最初的商业就是劳动产品、劳动力这二者的交换
没有农业做基础,大家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东西和力气换呢?重农抑商是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就如同现在为什么我们身处商业一样。因为可以拿出来交换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时间、信息等等,有形的
无形的,交换的价值尺度也越来越多元。

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为什么推行重农抑商?一、利出一孔的法家思想流。为了治的稳定,对于治阶级而言,最好的状态就是利出一孔,而孔自我出。而商业的不可控性太大,获利之孔在下不在上,容易造就富可敌国的商人,治的稳定性。二、生产力低的客观要求。由于生产力不足,作为历来注重自给自足的中央大国,粮食安全不可忽视。一旦劳动力被大量吸引到商业,国家的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三、备战思维的精神压迫。重农抑商其实脱胎于商鞅的战时政策,但是由于长期和平的稀缺和对战争的恐惧,治者对战略物资——粮食必然非常重视,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重农抑商的趋势。四、重利轻义的文化倾向。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于经济学不能很好理解的先人,必然认为商人是“重利轻别离”的见利忘义之辈,进而对其产生一种偏见和鄙视。

  五、控制流动的治需要。国家管理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待着不动,不要到处流窜勾连。这种特性是农业的特色,而是商业的致命伤,因此也使得商人不受待见…

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最根本的是生产力低下,粮食在过去是很金贵的东西啊,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浪费(现在很多地方也还穷得吃不起饭),过去几千年来生产力其实一直没怎么变(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整体人类的生产力都没有太大的增长,直到工业),既然生产力低下粮食就不够吃,或者勉强够吃。不把重心放在农业上放在哪里?吃不饱饭不就了么?其实古时候人民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马斯洛第一层对物质的需求。(我是指大部分家庭)。而且重农意味着人们会依着这片土地定居,这对从前交通不是很发达的中国很重要,尤其是中央,这片地好人们就会来这儿,慢慢的变成村,变成镇,也好管理嘛,收个税什么的。

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而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不管是以物易物,还是用货币这样便于携带的等值品交易,都是交换,而交换是不会产生新东西的,特别是粮食。所以对农业自然不是特别重要。毕竟商业能带来大量财富。《吕氏春秋》说到: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总之是维护中央集权制。还考虑到稳定的粮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劳动力等等。

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工业以前,全世界的货币不是不是金本位,银本位,而是粮本位。在实现工业化之前,古时候绝大多数生产活动都是依人力,大型牲畜的可以从事的活动很有限,且牛马等牲畜劳动输出与人相差距并不悬殊,应该还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且牛马常需要消耗粮食,就算吃的也要挤占农业用地。这就像现代二三产业生产活动需要石油一样,古时候的工商业(也就是手工业和贸易活动)使用人力提供动力,而人的动力就是粮食。

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下面重点来了,一个封闭的能有多少粮食进入二三产业,也就是说一个能保证多少人口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工商业活动,才是决定这个工商业发现的因素。下面我们来设想一个情况,在中国古时候,有个皇帝做了个梦,梦里告诉他,孩子,我在天堂看见了另一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做生意就能咱过得强,要不你也别重农抑商了,商人一做生意,咱这税收还不大大的。于是第二天这个皇帝就出台政策,鼓励农村人口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大家一看这有政策支持,从而撇下农村的老老娘,开始打铁,做瓷器,织丝绸,做生意,而且连家里的骡子都给牵走运货去了。

揭秘古时候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以前一家子父母和几个兄弟种10亩地,现在10亩全归父母了,这下尴尬了,老两口根本种不完呀,于是到了秋天,能种出2000斤粮食的地只结了1000斤粮食,不够这一家吃了。一家这样还可用手工业产品换人的余粮,但是大家都这样,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于是第二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全国爆发饥荒,动荡,皇帝只能再做梦骂祖宗去了。那么为什么明清可以出现手工业爆发式的增长呢,因为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的作物进入中国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