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如何走向强大的?巅峰时期的匈奴实力有多强?
匈奴是如何走向强大的?巅峰时期的匈奴实力有多强?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匈奴的基本形象是什么?毫无疑问,很多人都知道匈奴是一个松散的游牧部落联盟,所属的战士往往都是平时为牧,战时为兵的牧民。不单单于此,很多人估计还会知道匈奴人的一些生活习性,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现如今发达的影视行业。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错误的印象,就方说,在很多影视剧当中,匈奴战士往往只知道厮,没有任何的战术,并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非常的落后,只是凭着高头大马,极度机动性作为优势才对中原王朝造成危险。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非常刻板而片面的,如果匈奴人只会这几招的话,他们估计早就被中原王朝轻而易举的给消灭掉了。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不注重生产力,单纯的想依蛮力和人数优势来侵略中原的游牧势力,往往都会轻而易举的被中原各国荡平。春秋战国时期被消灭掉的游牧势力难道还少吗?所谓娄烦、义渠以及白狄,这些游牧势力都曾经或多或少的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最后都没有给中原王朝带来什么大的损失,更谈不上像匈奴那样让中原王朝头痛了。
有人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一个与游牧民族没有太大区别的匈奴,凭什么就能够在后来那么强?这里我们来大致了解下匈奴历史。
如今关于匈奴,有一种说法是被现在很多人所接受的,那就是可能匈奴人是与华夏人同出一脉。匈奴的传活动范围就在阴山和河套之间,而河套一带在西周时期,曾有一个叫河宗氏的游牧部落,明文记载就是黄帝后裔,曾经和周穆王一起祭祀黄帝,并协助周穆王征讨西戎。
所以在春秋战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匈奴并没有遭到性进攻,他强的那些游牧民族往往遭到了中原王朝的重点进攻。而在那些游牧势力被中原王朝击败后,匈奴抓住机会对准他们留下的空白空间不断扩张,人口和生产力都得到了飞速提高。
并且由于河套地区自古水丰美,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所以匈奴人很安稳的在这里建立起相当完备的组织体制,虽然他们的组织体制在当时远没有的先进,但至少他们已经有了组织体制,相对游牧民族来说依旧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作为曾经华夏同宗共祖的匈奴人,通过抢占被挤压出去的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很快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小部落成为了一个可以威胁到中原王朝的部落联盟。
不过这还不是它的最强形态,众所周知,它是在汉初达到巅峰的。那是什么促使了匈奴后来进一步壮大,最终达到鼎盛呢?其实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秦朝。虽然匈奴在秦朝时期一直被秦人压着打,但在另一个方面却帮助了匈奴。
由于秦朝在征讨匈奴的过程当中,带了大量的工匠和先进的生产资料,而秦朝灭亡过程当中,这大量的工匠和生产资料就直接被放弃掉了,因此就全都便宜了匈奴人。
这一时期,匈奴人的生产力水平可以用“暴涨”两个字来形容。他们鸟枪换炮,又凭借着本就高超的战术素养,配合上先进的武器,后来居然能够将大汉军队打的落花流水。(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所改)
再后来,鸟枪换炮后的匈奴人甚至将目光瞄向了西方,与西方相,南方的汉帝国过于难啃,于是匈奴趁机完全占领河西走廊,并进入西域,将西域纳入自己的治范围,开始掌控西域的和军事主导权。
总的来说,匈奴在这段时期东灭东胡,西破月氏,一了北方原,将西域纳入自己的治范围,掌控西域的和军事主导权;对于南方的汉王朝采取时袭时扰的作战方案,使得汉王朝被于奔命,只得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这是匈奴最为强盛的时期,这一段时期恰逢是匈奴冒顿单于治时期。
那它到底有多强呢?我们根据他的地盘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匈奴人地盘最广阔时为长城以北直到深入到贝加尔湖,新疆、中亚一带也建立了相当稳定的治。至于甘肃,宁夏北部,河套地区以及内蒙西中部和中南部,那更是匈奴人的根本地区。
当然,匈奴的强大也不止体现在它的地盘,还体现在它的猖狂。有多猖狂呢?举个例子,它在汉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就直接给他送了一份大礼——大军破关之后兵威直逼长安,而匈奴军队只为祝贺而来,在汉帝国滞留了长达一个多月烧抢虐,而汉帝国的步兵根本追不及。
再后来,冒顿单于甚至还曾耀武扬威写信寄给汉文帝,说道:“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降下定之。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这些话把汉文帝看得怒火冲天,甚至想出兵北伐匈奴。但是,汉文帝想到高祖刘邦都吃了亏,于是最终还是放弃,选择了继续用和亲政策。
匈奴如此猖狂,而汉初的帝王却依旧选择妥协,拿匈奴是一点办法没有,毕竟当时的匈奴,拥有非常强的机动性,还有着不汉军差多少的优良兵器。
其实巅峰时期的匈奴,至始至终掌握着对中原王朝的军事主动权和主动权,它凭借着高度机动性,不断的侵扰中原王朝,给以农耕为立国之本的中原王朝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不过汉朝通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给予了反击,通过多次打击终究是把匈奴这个北边大患给除去了,此是后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