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赵武灵王本来的计划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赵国失败是什么原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通过向西边的林胡、楼烦用兵将势力延伸至云中、九原一带,已经威胁到了河套地区,从而从北部对秦国造成压力。赵武灵王针对秦国北部防守薄弱的情况,因而制定了从九原、云中出奇兵,对咸阳发动突袭从而一举灭秦的计划。那么在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采取正面与秦军对峙的同时,采取赵武灵王的计划,是否能打败秦国呢?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赵武灵王本来的计划是什么?

  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速度之快,可以说完全出乎了天下各国的意料。而赵国的对外扩张同样很欧战略技巧,赵国由于地理原因,再加上当时中原各国混战,赵国并不想卷入这种混战当中,因而在灭了中山国之后,便将主要扩张方向放在了北方,不仅通过西破林胡、楼烦获取了大量土地,而且将势力延伸至云中、九原一带,从北部对秦国造成压力。

  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赵何,自称主父,开始抛开国事,专心策划兵事。赵国崛起之后,秦赵对决已经在所难免,因而双方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便是秦赵双方之间的一次次试探。

  也正因此,赵武灵王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即兵分两路,以一路疑兵西进函谷关,吸引秦国注意,然后以主力起兵从九原、云中南下,奇袭咸阳,从而迅速击败秦国。即使一时无法灭秦,也可重创秦国,然后便可召集国家共同灭秦。

  为了确保计划能够成功,赵武灵王还曾于前298年亲自入秦,查访咸阳周边地势以及秦国君臣情形。可惜的是,赵武灵王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他便在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活活饿死了。

  长平之战赵国若采取此略,其实同样难以战胜秦国

  那么,如果在长平之战时期,赵国采取这种战略呢?以廉颇在长平和王纥对峙,然后从九原、云中出奇兵奇袭秦国腹地,能够战胜秦国呢?实际上仍然极为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赵武灵王本来的计划是什么?

  1、地势方面,关中四塞之地难以奇袭。秦国国都咸阳位于关中地区,而秦国的关中地区乃是四塞之地,东边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边的大散关和西北的萧关将关中地区牢牢锁住,外敌很难攻入关中地区。虽然秦国自灭掉义渠之后北部防守较为虚弱,但由于赵国奇袭必然多为骑兵的情况下,很难攻破卡在交通要道上的萧关,而即使萧关告破,便也等于失去了奇袭的效果。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赵武灵王本来的计划是什么?

  2、兵力方面,秦赵双方兵力相差不大。虽然长平之战最终的交战规模达到了百万之众,但在前期对峙期间,秦赵双方其实都未曾全力以赴,赵国替换廉颇时曾经带去了20万援军,而白起替换王纥时同样带去了20万左右的援军。如果算上赵国的边军,那么赵国应该可以抽出三十万左右的军队对秦国发动奇袭,而秦国则同样可以调动不少于赵国的军队进行抵御,而且秦国还占据着主场作战的优势。

  3、主帅方面,赵国极有可能处于劣势。如果要对秦国进行奇袭,那么长平战场必然继续以廉颇为帅,否则难以抵挡秦国进攻,那么奇袭的将领又该选谁呢?乐毅、田单从前270年开始便少见于史料,此时极有可能已经离世,而李牧此时驻守雁门关尚未成名(甚至有可能尚未前往军中任职),因此赵国可以说是已经无将可用,难道还要用赵括吗?而秦国此时也尚未换将,国内却还有白起、蒙骜等人,赵国在主帅方面极可能处于劣势。

  4、后勤方面,赵国与秦国相差甚远。我们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之所以换帅,很大程度上源于粮食补给的压力,与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大粮食主产区相,赵国的粮食产量实在有点相形见绌。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长平战场的后勤补给,又要准备大规模的奇袭,赵国的后勤补给已经很难负担。而且,一旦奇袭受阻,再次转入长期作战,赵国将根本无法负担庞大的后勤,而秦国反而坐拥了主场优势。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即使采用赵武灵王的奇袭战略,非但难以击败秦国,甚至有可能让赵国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