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华rdquo;的名称是谁取的?ldquo;中华理论rdquo;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华”的名称是谁取的?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据《中国文化史》记载:“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而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
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竟其绪。”
“中华”源于何时
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无疑是饱受争议的,秦之成为千年来各位帝王的警戒。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也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
其中开创郡县制、修筑长城等都是秦始皇令人赞颂的功绩。此外,如今我们中国人所自称的“中华儿女”,其中的“中华”二字诞生便与秦始皇密切相关。
据《辞海》所载:“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其实,“中华”两字始于先秦时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是指中原的河洛地区,即黄河和洛水,因其处于中心腹地,所以被称之为“中”;而“华”则指华胥,是一个居住在华山之西,即今西安蓝田华胥镇的女首领——华胥。
在《列子·黄帝》里曾经有记载,华胥是伏羲和女娲之母,即是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可以说中华血脉便是从华胥一脉相承而传下来的,因此华胥也被誉为是“人祖”。
可见,“中”和“华”虽然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但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字,分别代表的是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以及起源。
正式确定名称,延续千年
而正确定“中华”这一称呼的便是秦始皇了。
始皇在六国一之后,一来,他认为自己功绩高于三皇五帝,于是便给自己命名为皇帝;同时他还想要为自己的大一的国家取个好名字,这个名字便是中华。
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原地区主要指黄河流域一带,但因为秦国的发源地并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因此秦始皇就以“天下之中”,而取了一个“中”字。
同时,尽管秦始皇也是汉族人,但因周朝时,秦国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偏离中心的,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常常被看成蛮狄。
即是说,在所谓正的华夏人眼中,只有地理位置和血脉结合才能被称之为华夏。而秦始皇在一六国之后,自然改变了这一说法。
他认为,经过“诸夏之战”和春秋战国的大乱之后,各国血脉早已交融,根本无谓华夏、蛮夷之分,都是华夏。“华”字便是出自于此了。
“中华理论”的逐渐完
在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的封建王朝,并称之为中华之后,后世的一的王朝便都沿用了中华这一称呼。并且后来的一王朝,又逐渐完了“中华理论”。
如西汉时期,一强盛的大汉王朝因盛行天人合一的说法,还特意将中华此二字与天象结合在了一起。
据《天文经星·中宫》记载:东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也。第四星曰上将,所谓四辅也。”
如此一来,中华理论又上了一个台阶。
要提及的一点的是,尽管中华是对大一中国的一种称,但在割据的时期,古人亦是自称中华的。目地便是和周边少数民族加以区分,这和秦始皇所说的中华之意就有了较大的出入。
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这便是要刻意与少数民族作区分而叫的中华。
等到后来民族大融合之后,这些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也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称中华子孙,这才是一开始秦始皇口中的中华含义。
小结
时至今,“中华这”二字已经不单单是指我国的国境范围和和中国人民了。更多的是,这二字已然成为了一个大一大融合的民族信仰了。这是中国人民在历史文化上的一种沉淀,更是所有华夏的文化认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