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名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雄主之一,从十六岁即位开始,汉武帝就一直在不断地贯彻自己的主张,立中朝,设刺史,开察举,行推恩,北击匈奴,南平诸越等等!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想要做成这么多的大事,光汉武帝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汉武帝一朝,名臣能臣也是摩肩接踵,层出不穷。提出千古奇谋“推恩令”的主父偃,“罢黜百家,尊儒术”的董仲舒,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然而,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汉武帝一朝,很多名臣能臣往往都没什么好下场。

  以献上“推恩令”的主父偃为例,主父偃早年出身贫寒﹐颇有才学,尤其擅长纵横之术,但其人性格狭隘,在齐地时就受到儒生的排挤,即便后来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也都未受到礼遇。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无可的主父偃于元光元年前往长安,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结果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堪称平步青云。

  主父偃受重用的子里,先后为汉武帝献上了很多效果显著的奇谋妙策,为汉武帝解决西汉诸侯王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凭借打压诸侯王上位的主父偃最终却也死在了诸侯王手上。

  元朔二年,主父偃因揭露齐王丑事而导致齐王,天下诸侯王群情激愤,朝中大臣也纷纷主张主父偃以谢天下,最终,一代能臣主父偃惨被族诛。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除了主父偃以外,汉武帝一朝不得终的名臣其实还有很多,张汤,朱买臣,宁成等,当然不可否认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是咎由自取,但同时也不能因此就忽略这些人的能力和给国家做出的贡献,所以,在汉武帝一朝,这么多能臣,名臣最终都不得终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出现呢?综合现存史料分析,应该有两个原因:

  其一在于汉武帝喜欢任用酷吏的习惯。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汉武帝之前,西汉王朝一直都以无为的黄老学说为治国理政最高纲领,这一政策确实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为西汉王朝恢复国力,积蓄力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财富的积累,这个政策在为西汉积蓄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负面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官员贪污和豪强崛起。官员贪污自不待言,西汉初期民生凋敝,财富稀薄,这样的大环境下,官员就算想贪也贪不到什么,自然就较少。但到了汉武帝时期,财富充裕,自然也给了污吏生存的土壤。

  当相于污吏,豪强崛起的威胁更大,污吏虽然损失民心,但对于中央政权没有直接的威胁,而豪强把控地方,一旦成势将成为中央的心腹大患。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为了解决污吏和豪强崛起的问题,汉武帝才格外喜欢任用酷吏,因为酷吏一般都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名声,所以在对付和豪强时,他们几乎是毫无忌惮的。

  不过,大量任用酷吏也带来了一个坏处,那就是冤狱大兴。酷吏这种存在本就是以达到人为最终目的,相于偏安一隅,名声不显的和豪强,达到中央的名臣无疑更能满足他们。而自古以来,人非圣贤,谁还能没点过错呢,可落在酷吏手上,一点小过错就足以致命了!

  所以,汉武帝一朝,有很多的名臣,能臣其实都是死在这些酷吏手上的。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出在汉武帝自己身上。

  不可否认,汉武帝求才若渴,但于此同时,汉武帝却从来不珍惜人才,反而随意诛。对于这个事情,大臣汲黯就曾经劝谏过汉武帝,如果汉武帝还是这样,天下的人才就会越来越少。结果汉武帝很不以为然地来了一句: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什么会难以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何施!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没有人才啊,只是君主无法识人才而已,只要能识人才,还怕没有人才吗?那些所谓的人才啊,不过只是好用的工具而已,他们有才却不能尽心尽力为我办事,不干嘛?

  由此可见,在生长于的汉武帝眼里,天下只有一个是人,其它都是东西,这也就难怪他在位时期名臣都难以终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