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臣和忠臣相 皇帝为什么畏惧的是忠臣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皇帝怕忠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工作中,你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却在领导那里没什么地位,为什么领导不怎么喜欢你这样所谓忠心耿耿的人呢?

  这类现象可不仅存于现代职场,在古时候,相臣,皇上却更惧怕忠臣。

  作为一国之主,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皇帝应该是无所畏惧,但回顾历史,却有两种忠臣最令皇上忌惮,因为他们虽忠,但并非忠于皇上。

  第一种,忠于自己,忠于理想和信仰,不求利益,只求名望。

  古时候当官就两个目的,一个是求财一个是求名,但对于有理想有信仰的忠臣来说,赚大钱不会是他想要的,香车肯定也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让自己的名字记录在史书上得以流芳千古,这种忠臣把名望看的什么都重要。

  如: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古时候臣和忠臣相 皇帝为什么畏惧的是忠臣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谋士姚广孝就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方孝孺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他。这方孝孺可以说是当下文人界的一号人物,可大用,朱棣点头应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那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已经而死。方孝孺又问:quot;为什么不立成王的?朱棣说:国家怎么能去依赖一个小孩子呢。方孝孺说:quot;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不耐烦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你这是逼我做历史罪人,死就死了吧,诏书我绝不写。朱棣发怒说: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狂笑道说:诛九族算什么,有本事你诛十族,结果朱棣的诛了方孝孺的十族。

  九族大家都知道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而十族中多的一族还包括身边的熟人朋友,同乡。

  这后果得多惨,风度气节是有了,却连累了自己的家人亲友,甚至毫不相关的同乡老百姓。

  对于这种只忠于自己的忠臣有的时候他会传自己的名节,其实是不顾他人死活的。

  换今天就是精致的利己者。

  第二种,忠于国家但不忠于皇上

  这一类忠臣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和百姓,理想者,他们信奉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大唐丞相魏征

古时候臣和忠臣相 皇帝为什么畏惧的是忠臣

  魏征大家都知道是个忠臣,但却不知他是个只忠于国家的忠臣。

  其实魏征最初是李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才跟了李世民

  一次李世民对魏征说,我哥死了,你却还活着,你这是忠还是不忠?魏征回答李世民说:忠于社稷要高于忠于君主,社稷亡了,我们大臣就得死。但社稷还在那,君王死了无非就是有点难过而已。这回答让李世民很诧异,继续问到:你主子死了你就仅仅难过而已吗?魏征回答说:当初我的主子李建成要是肯听我的,今天做皇上的就不是你了,我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才选择活下去的,最后李世民又问魏征说:我要是只认可忠于我的忠臣呢,魏征毫不客气的说:古来治天下,良臣忠臣要重要,良臣是可用之才,至于忠臣若无才,他只能是守本分,说白了跟看家狗没区别,你要看不懂这点,你李世民就是个昏君。

  从此对话可以看出魏征根本不考虑李世民的感受,李世民在他眼中就是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个形式上的存在,他眼里只有大唐的江山社稷,没有君王。

  虽然魏征在世期间李世民没对他做什么,但却在他死后砸了其墓碑,为何不在他生前了他呢?李世民的追求是做一代明君,了魏征这样一个人,可不就成昏君了吗。

  忠于自己,忠于国家是根本之根本。

  但无论是公司领导或是古时候君王,他们更喜欢的是首先忠于自己(领导、君王)的人,因为这样才能达成利益共同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