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反清复明为什么屡禁不止 说到底还是清朝自己搞的
还不知道:反清复明为何屡禁不止的网友们,
在众多的清朝影视剧中,“反清复明”都被演绎成了正义感十足的大事。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下面的这一场景: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几个面容严肃的人在一个角落碰头,然后,背景音乐突然响起,气氛不由地严肃起来。这时,一个人高声说道:“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另外一个人听了之后欣然回答道:“门朝大海,三河峡水万年流!”
还没等观众弄明白,这几个人就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然后,一个人朗声说道:“既然是同道中人,那么,大家就一起反清复明。今年的中秋之夜是一个好机会,我们一起闯入宫中,然后,手刃皇帝。”这一幕,就是金庸先生名作《鹿鼎记》中的经典桥段。
而其中的几个暗号,就是用来避开清廷耳目,联络同道中人的。
作为武侠小说的大家,金庸先生在很多作品中都极力渲染“反清复明”这一运动。有人说,这是因为金庸偏爱汉族,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天龙八部》中,金庸着力描写的主角就是契丹人乔峰。而且,同样是异族治,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也没有关于反元复宋的描写。
这其中,有在的延平王和清初王朝的“反清复明”行动,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打出的反清复明旗号。可以说,“反清复明”这一口号,几乎贯穿整个清王朝治时期,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所之少见。所以,要弄清“反清复明”,还要从元、清两朝的具体状况来分析。
首先,清朝治者强迫民众改变生活习惯,而元朝治者则没有这么做。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不久,满清入主京城,然后,开始了对南明朝廷的打压。之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降而复叛的吴三桂、天地会成员等都曾反抗过清朝的治。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喊出的口号都是“反清复明”。
吴三桂和天地会也就罢了,可是,李自成是逼死崇祯皇帝的罪魁祸首,他的部下怎么也这样做?其实,究其原因,还是清朝治者太过压迫民众了。清朝治者占领北京之后以为大局已定,于是,肆无忌惮地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当时的认为剃发实在是无法接受,于是,向清廷表示了反对。
不料,他们很快便遭到了清廷的残酷。
并且,在清朝军队攻下南京、苏州、杭州后,清认为大局已定,便重申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原因之一是为了消弱反抗意识,巩固清朝治者的至高地位,引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导致清的血腥。
受儒家影响已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清廷的强行剃发,使他们不由地思念起明朝。于是,他们果断地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坚决地反对清的治。而元朝治者就不同了,蒙元时期,环境相对稳定,众多的汉族百姓仍然可以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生活和宋朝时候差别不大,也就不再思念宋朝了。
其次,元朝和清朝对于前朝皇帝的处理方式不同。
忽必烈问鼎中原后,为了缓和矛盾,对主动投降的宋恭帝很是尊重。当时的见元朝皇帝如此行事,心中对元朝的恨意也就减少了很多。
而清朝则不同,满清对明朝朱氏皇族可谓是赶尽绝。福王被俘后被满清治者押往北京,已经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了。但是,满清治者还是残地将他害。之后的桂王逃到了缅甸,但清廷还是穷追不舍,最终,将他活活绞死。在封建,皇帝就是民众的主心骨。在广大的汉族人民心中,残汉族皇帝就是侮辱整个汉族。他们在悲痛皇帝之死的同时,也更加憎恨满清的治者。
最后,元朝和清朝对待文人的态度不同。
元朝建立之后,蒙元治者对于汉族文人没有那么多的。例如,著名的元朝杂剧家关汉卿曾在作品《窦娥冤》中塑造了一个名叫张驴儿的恶人。张驴儿这个名字,就是典型的蒙古人取名风格。
这种取名方式,放在清朝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敢在清朝创作一个与八旗子弟有关的恶人形象,那么,满清治者将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打入大牢。“”一起,汉族文人人人自危,生怕自己被抓住把柄。文人在担惊受怕的同时,不由地更加思念当初在明朝的时光。
除此之外,满清治者还肆意篡改历代史书。凡是对清廷不利的史料,他们纷纷删去。例如,满清对家喻户晓的抗金名将岳飞不断打压,甚至,刻意抹黑岳飞的功绩。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金国与满清同出一脉。但是,满清越是压制,汉族文人的反抗就愈加激烈。
因为,文人们虽然不能上阵厮,但他们可以将民众号召起来反清复明。
综上所述,反清复明运动的兴起与屡禁不绝,实在是清朝治者一手造成的。
参考资料:
【《元史》、《明史》、《江阴城守纪》】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