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明明有能力和实力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对朱元璋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历史颇为熟悉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跨代传位给孙子朱允炆,最后其燕王朱棣打败其侄子朱允炆而夺位登基,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不传位给有能力的燕王朱棣,非要传给他的孙子朱允炆呢?

image.png

  历史上朱元璋有名分的老婆有二十一个,生了二十六个、十六个女儿,没有明确记载哪一个子女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但是老大懿文太子朱标、老二秦愍王朱樉、老三晋恭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却都是马皇后抚养的,这一点做不了假,所以可以说朱元璋有四个嫡子,按照封建“立子以嫡以长”的规定,皇位继承人只能从这四个人中产生,而老大朱标实至名归,连朱棣也不能表示异议。

  但是朱允炆却不是嫡长孙,因为他还有个哥哥朱雄英,而且朱雄英是朱元璋钦定的隔代人。据洪武二年编撰、洪武六年书成的《皇明祖训》记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但是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没活过他老朱标。

  而朱允炆是朱标的妾侍吕氏生的,跟朱雄英不是一个,自然也算不上嫡长孙,至于吕氏被没被封为太子妃、什么时候封的,历史上没有记载。至于为什么二代的哥哥朱标死了,作为弟弟的朱棣不能继位,反而三代的哥哥朱雄英死了,作为弟弟的朱允炆能继位,其实这很好解释,因为朱标虽然死了,但留有一个,继位这叫父死子继,而三代的哥哥朱雄英死了,但他没有后代,那么就是由弟弟继位,这叫兄终弟及。朱元璋之所以不传位给朱棣,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image.png

  传给朱棣会乱了朝纲

  自古以来有立长不立幼之说,因此立长子是名正言顺的,立子则容易引起纷争,嫡长子并非一定出色,不过既为嫡长子,肯定是备受关注的,因此也较费心,请最好的老师来教导皇子,国家政务,帝王权术,方方面面都会教导,一个从小悉心培养的皇子,所以长子即使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长孙,即长子的长子,性格温和、仁义忠厚,非常孝顺。朱元璋是有很多,朱棣是最为出色的那个,但迫于传礼数的制约,他当时考虑到如果立朱棣为帝,十几个会有争夺之心,兄弟相残,会乱了朝纲。

  在取舍不定的时候,他询问了当时的翰林学士刘三吾。刘三吾是典章礼制的负责人,本身就遵循礼法的人,自然不同意朱棣为太子。刘三吾认为王朝利益要排在第一,最关键的是朱棣前面的两个皇子,一旦立下,必然会有皇位纷争,他认为在王朝治的时候,要以仁治国,朱允炆显然更符合这个要求,正逢当时朝堂群臣也隐隐偏向朱允炆,于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

image.png

  满朝文武的支持

  朱棣好武,年轻气盛,性格与朱元璋非常相似。如果他成为皇帝,他会带来一场兄弟反目的自相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治。朱元璋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为了不发生叛乱,也为了今后能宽仁大义的治国,这一点朱元璋很效仿儒家学说,所以朱允炆是最合适的一个选择。

  朱棣这个人和朱元璋很像,甚至可能朱元璋还冷血嗜血。他每天用刀割鞑靼人,看到的血经常坐镇指挥的朱元璋还多。而当时,满朝文武在朱元璋的高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早起上朝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安全下班回家。如果这个大臣没有回家,而锦衣卫敲门,几天后房子就要换主人了,大臣们的担心并非多余的。

  于是大臣们都盼夜盼朱元璋老子赶紧挂掉,换上仁厚的朱标来当领导。可是没想到朱标愣是没熬过朱元璋,眼看着战场上冲出来的朱棣要回来当太子,肯定满朝文武一片哀嚎:这苦子还有头儿没头儿了?

  于是大臣们自然要力捧锦衣玉食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的“嫡长孙”朱允炆了。而事实证明,大臣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年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朱允炆上台,偃武修文,官员们睡觉的时候,脊梁骨也敢挨着炕席了;但是好景不长,朱棣了回来,赶跑(或者烧死)了朱允炆,又开始了大开戒。

image.png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打江山的时候主要的是武力,但守江山的人不单单是武力就能守住的。朱元璋知道这个道理,他一直用帝王的标准来教育朱允炆。在当时江山已经稳定了,朱元璋还把那些有可能威胁到朱允炆的老功臣给了,唯一不心的就是他的,江山稳定了会打仗的朱棣没什么用了,老老实实的做个王就挺好的保护好朱允炆的江山,抵御蒙古人。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愿望或者说是安排。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从来没有考虑过朱棣当继承人。李世民还在三个嫡子之间犹豫过,但是朱元璋从来没有。就像他没有想到过朱棣会去抢侄子的江山一样。其实,朱元璋就算再残暴对于自己的孩子还是下不了手的,要不然朱棣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所以,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朱棣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