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器重 最后为什么在乾隆这里栽了跟头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朝元老张廷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廷玉是清朝杰出家、大学士张英的次子。早年受父亲影响,学识才华都不错,康熙中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康熙晚年,开始被重用。到了雍正年间,由于其出色的才华,和高明的为人处世、为官智慧,被雍正宠爱有加,并特许配享太庙。到了乾隆年间,依然倍受重用,直到乾隆十三年起,晚年的张廷玉,由于各种原因开始失宠,并被剥夺了配享太庙殊荣。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当然,乾隆帝,出于多方考量,仍尊雍正帝遗诏,准其配享太庙殊荣,只是张廷玉都已不知道了!
那么,张廷玉三朝元老,深受康熙雍正器重,为何却在乾隆那栽了跟头呢?见下:
张廷玉大概
张廷玉,字衡臣。生于1672年10月29,嗬!天蝎座一枚!难怪智慧那么高、城府那么深,说出了“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样有高度的语录来。观其一生,典型的天蝎男!
其父亲是清朝著名的家张英,可谓是出身背景相当不错。网友言,不怕自己出身不好,就怕出身的自己好的人自己还要聪明和努力。张廷玉,可以说就是那种出身背景又好,而且既聪明好学,还非常努力的人。康熙三十九(时年28岁)年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因其才华和为官智慧,仕途一路算是平坦。期间虽其父母相继离世,守丧服阙后,仍官复原职,并未影响其仕途。至康熙晚年,张廷玉授刑部侍郎兼翰林院士,其才干崭露头角。因康熙晚年,受其众多夺嫡位的困扰,朝局晦暗不明。到了雍正年间,雍正出于朝局势力和张廷玉的才华等因素,开始重用张廷玉,对其宠爱有加,并给予其配享太庙的殊荣。
张廷玉其才华极高,中国二十四史中,《明史》被称为最好的史书就有张廷玉编撰署名。其才情智慧,我们借助于电视剧《雍正王朝》张廷玉的角色,来直观的认识一下。虽然,剧作有极大的艺术加工、不属实等因素。本文不是历史考究,只为暂借《雍正王朝》其事迹,加深对张廷玉的认识,毕竟如果他不是出色,后人就算艺术加工也轮不到他头上!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最的智慧体现几件事上。第一,当八模仿太子手迹,造假调兵,连身为皇帝的康熙都没有意识到模仿手迹造假,而张廷玉却能及时发现,并适当地提醒康熙,也给出了一定的参考方案;第二,刑部冤案中,八夜里私审黄体仁、肖国兴的案子,想借此搞倒太子。将二人的供状交给了康熙,康熙给张廷玉看后,他看后直接就将供状烧了;第三,推举太子时,张廷玉能够搞清楚局势和康熙的心思,作出了正确的抉择;第四,八王逼宫时,他一己之力,滴水不漏地将心怀鬼胎之人怼得无言以对等等。不一一列举。还是那句话,电视剧小说有不属实有艺术加工成分,此处列举,只是为了说明张廷玉有多聪明,历史如何不必深究。旨在,让给位小伙伴感受到张廷玉有多聪明,再结合其晚年遭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问题。
雍正朝,张廷玉稳稳当当,位极人臣,一直被雍正皇帝宠信。都说雍正是一个残暴之君,可是他对张廷玉之好,和如今能看到雍正批的折子,雍正实乃一性情中人也!雍正极其宠信张廷玉,所以破格地给予汉臣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而且还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什么是配享太庙呢?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供奉皇家列祖列宗的地方,给有功之人放一个牌位,皇室后代祭祀祖宗,给祖宗磕头时,顺带给配享太庙的臣子这些礼节。
到了乾隆朝,张廷玉也是一直倍受宠信的,毕竟能力、资历在那放着。人总有老的时候,越老头脑越容易发昏。到了乾隆十四年,已经77岁,聪明、谨慎一世的张廷玉脑袋开始发昏,偏偏还遇上乾隆那种刻薄的主,不似乾隆他老子那种性情中人。为皇家忙了一世的张廷玉,和乾隆彼此沟通好了,打算回家养老。本来,正常走也不见得有什么幺蛾子。可是,脑子发昏的张廷玉,却跑去跟乾隆确认,自己死后能够配享太庙。乾隆只好再次颁布诏书,公开表示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
在乾隆的诏书上,还有“诗人”乾隆的诗,大概就是乾隆自认为自己表现太多,张廷玉应该亲自谢恩。本来嘛,老头子派个表示一下也就好了,乾隆却摆出小姑娘寻事儿那套“你不爱我了”来搞事情。年迈的张廷玉脑子跟不上,两搞三搞后,乾隆连雍正给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特权也搞掉了。于是,位高权重一世的张廷玉,黯然回乡养老,在失落黯然中度过余生。六年后,乾隆二十年八十四岁的张廷玉去世。
张廷玉去世后,刻薄的乾隆也算是会来事,还是将雍正给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特权还给了他,只是不知道,张廷玉泉下是否可知。
老了头脑不中用了
张廷玉三朝元老,稳妥一世,在距离入土还有不到十年,却被乾隆搞得垂头丧气,黯然收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老了头脑不中用了,犯了很多的错误。本来也没多大事,偏偏遇到乾隆那样的刻薄人。
能在康熙晚年,九王夺嫡的朝局中稳升起来的张廷玉;能在高压环境的雍正朝,长达十三年被雍正宠信;能在乾隆清朝再次稳当的干了十多年,张廷玉头脑绝对是聪明到极致的。到了晚年,确实脑力不足了。
第一,他没考虑到,为人臣,年迈的他为告老还乡,而忽略了因他告老还乡给乾隆朝带来的影响。为官之道,永远是当先。身为朝中重臣,三朝元老,张廷玉不管搞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意示着朝廷风向。年迈的张廷玉,找着理由的离职,他忽略了乾隆的感受,忽略了朝局方向。这一忽略,势必引起乾隆的不满要搞他,进一步引起乾隆朝官场投机分子搞他。因为犯了不该犯的错,所以,他注定被搞。
第二,不合时宜的提出告老还乡。乾隆心爱的长子永璜挂了不久,张廷玉就匆匆忙忙的开始申请离职。这不是找着麻烦去么?年老头脑不中用的张廷玉,可以说智慧已不在线了,这是稍微聪明的常人都不大可能这么撞枪口的。
第三,年老后头脑发昏,贪配享太庙的名声,特别是作为人臣,请求帝王下诏书公开承诺自己告老还乡后仍配享太庙的事儿。这明显就是昏招,不信任乾隆,而且还不给乾隆面子。“保证书”,基本都是领导要求下级写,或者斗争胜利一方让斗争失败一方写。不管被要求写保证书一方对与错,都是认输的表现。为人臣,张廷玉这么要求乾隆,就是不给乾隆台阶下,不信任乾隆,倚老卖老的表现。想必大学士张廷玉必定知道魏征为自己争历史功名,置李世民不利的故事。配享太庙这件事,年老的张廷玉很是上瘾。
第四,思考不全,办事不当,引起了帝王乾隆的猜忌。本来和乾隆什么都谈好了,自己配享太庙的事情也搞定了,乾隆暗示要亲自去谢下恩,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可是,好处搞到手的张廷玉,却让代去。这就引起了乾隆的更加不满。更甚者,自己不去谢恩,去了,引起了乾隆的不满。朝廷下诏问责他,诏书还没到。他已知晓,并前去谢罪。这不是摆明了,即使即将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在朝中仍有很多眼线么?引起皇帝个人情绪不见得会有事,可是引起皇帝的猜忌,必然没好下场。当然,昏招迭出的张廷玉,虽活着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殊荣,但告老还乡后还能寿终正寝,已经是奇迹了。
以上四点,若是张廷玉在年轻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头脑如此发昏的。所以,深受康熙雍正器重的张廷玉,被乾隆搞一手,晚节不保也是情理之中的。
权力规律
除去上述中提到张廷玉个人的原因,导致其晚年被乾隆搞,更有历来权力场特有的规律。
帝王权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去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势力威胁,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力。张廷玉,三朝老臣,几乎都是位高权重的职务。虽然他一世谨慎,不结营私,不贪财好色。可是,他长达多年的高位,难免有意无意之中提拔了很多有心人,门生故吏更是不在话下。虽不结,可是这围绕在张廷玉的两股势力,合在一起就是一股很大的势力。任何帝王都会忌惮除自己外的势力的。虽然他张廷玉准备告老还乡了,可是,这两股势力,因有他张廷玉的中间环节,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大家人。只要张廷玉没有失宠,没有罪名,不管张廷玉在不在职,这两股势力都会存在。就如说,明朝名臣徐阶,他退了之后在家,家族子弟胡作非为,违规大置田产。朝廷打击他,他虽不在朝中,由于他的势力还存在,朝廷还拿他没多少办法,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
所以,乾隆必须找茬儿处理张廷玉,目的是打击以张廷玉为连接点的一切势力。打击了张廷玉,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力。
历来帝王权力,还有更高明的一招,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雍正朝的人。乾隆一直用他,只是碍于雍正遗旨和考量。历来皇帝,登基后,为了树立威信,拉拢人心,都会找前朝皇帝和大臣的问题,扣上帽子。雍正朝,高压,乾隆废了很多雍正朝的事情。可是,人却不好处理。因为一搞雍正朝的人,就会加剧高压,人心惶惶,与新朝不利。到了乾隆十几年,朝局基本稳定成型,可以搞人了。打击张廷玉,就是打击以张廷玉为首的前朝旧势力。打掉一些旧势力,就可以启用自己的新人,拉拢各路人马归自己所用。轻轻搞一下张廷玉,绝对是利大于弊。
“打,权臣”的逻辑
,从来都是随时存在的问题,打与不打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贪与不贪,什么时候打。这很灵活,太有学问了。老子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就如拉射,高了压低一点,低了太高一点,偏了矫正一点点。
不在于贪多少,而在于还有没有势力保护自己。能保护自己,那就是没贪;不能保护自己,蹭口冷水喝也是贪,仕途污点。且的财富,永远是朝廷的,只要没能力保护自己,随时被抄家。张廷玉,三朝元老,贪不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准备离职了,势力不见得可以保护你自己。那只有找茬儿,试探一下,可不可以没收财富归朝廷。
权臣,因为势力强大,盘根错节。即使是不在朝堂也能影响朝中一些事情。最常见的一件事情就是,古时候一到雨季,各大河岸决堤,河岸旁边有权臣的田地房屋的地方,往往都是年年修的重要地方,永远不会决堤。这就是,权臣远离朝廷后势力的可怕性。张廷玉,三朝元老,难保没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即便没有,那也是有。没办法,谁让你张廷玉三朝老臣,而且还配享太庙呢。
张廷玉,三朝元老,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为了保护皇权,搞朝廷财富,不好意思,你张廷玉快没能力保护自己了,那只能搞你一下了。
注意另解
上述文字中,都在解析为什么张廷玉被乾隆搞的问题。注意,问题中,我们是先设定了张廷玉是“被搞”的对象。但是,详细思考,又会发现问题。聪明一世的张廷玉,怎么会突然变笨了呢?难道,就不是聪明的张廷玉牵着乾隆的鼻子走呢?见下:
张廷玉一世仕途顺畅,其智慧、学识、认知、见解、韬晦术造诣颇高,自然明白许很多多的为官之道,权力逻辑。
旧时为官,位高权重、功高震主的大臣,基本少有好下场。张廷玉,为官多年,从雍正朝开始,身份显贵,虽无大功,名望是足足够的了,仅配享太庙的唯一汉臣,就足以令无数追捧,影响力是可以的。聪明至极的张廷玉,当然知道自己是谁。他那么大的官,要是有什么大功必是不得终的。还好,他只是学识不错,办事谱,还算忠心的张秘书,不至于出现很大的问题。如今,他只想全身而退,以求寿终正寝。
正如上文分析中,张廷玉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其势力,与其在不在朝关系不是很大。可是,这对于皇帝乾隆那是不可以的。所以可以猜测,张廷玉想到如果自己势力问题不处理,那么自己就可能像明初的李长一样,虽不在朝,还会被胡惟庸案牵连,追责。到那时,自己已无任何权力,根本没任何能力保护自己。与其被动,不如主动。与其被人扣帽子,株连九族的后果,不如自己主动犯小错,以便平安降落。
所以,很可能,张廷玉是在按自己设计的路子走,将自己的势力主动让乾隆打击,财富也拿了。甚至连配享太庙,也主动让乾隆拿了。退只有退的干干净净才是的退,才安全。已经七十多岁的张廷玉,当然知道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知道,配享太庙的事情,只要自己没出大问题,从角度看,不管怎样,他都能配享太庙。这正是道家思想中的,有是无,无是有的道理。这样理解似乎更合理,这里就不展开了,仅提供另一种思路。
结语
三朝元老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的器重,却在乾隆时栽了跟头。不管到底原因如何,张廷玉最后寿终正寝了,结局还是不错的。况且,富不过三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三朝,即便是被乾隆办了,也是符合客观规律,也值得了。人生怎么能一直顺利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