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军队在雒城受阻一年,此时曹在干什么?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公元211年,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给兵士予刘备和让他督白水军,让他进攻张鲁。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在此基础上,到了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并发动战争,这就是“益州之战”。
益州之战中,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刘备率领大军进入蜀地,耗费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才击败了刘璋,从而夺取了益州之地。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攻打益州时,曹在干什么,为何不趁机攻打荆州呢?
一
首先,在刘备刚刚入蜀的时候,曹正在关中用兵。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自公元211年,曹和韩遂、马超等关中、凉州的诸侯展开激烈的较量。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
最后曹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公元211年,曹就击败了马超、韩遂的联军。但是,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渭南之战失败不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直到公元213年,马超才进退狼狈,只得投奔汉中依附张鲁。
二
同时,就韩遂来说,自渭南之战失败后,继续和曹相抗衡。如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也即在刘备已经平定益州后,韩遂仍然率军进攻曹的势力。因此,在笔者看来,韩遂、马超势力的顽强抗衡,无疑牵制了曹的部分兵马,促使曹无法在刘备入蜀时偷袭荆州。另一方面,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对于曹来说,篡夺东汉王朝的大权,也耗费了他的大量精力。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在东汉朝廷之下建立魏国这一封国,就是在为取代汉朝做准备。建立魏国之后,曹可以将原先隶属于东汉朝廷的文臣武将纳入到魏国之下,这为曹丕篡汉自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值得注意的是,曹称魏公等行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即遭到了一定的反对。建安十七年(212年),曹准备进爵国公、加封九锡。对此,曹麾下的谋士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曹称魏公等行为,遭到不少大臣,尤其是忠于汉室力量的反对。
因此,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如果曹挥师进攻荆州的话,很可能会给这些忠于汉室的力量以可乘之机。进一步来说,在后方不稳的背景下,曹不敢轻易出兵荆州。况且,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关羽在荆州一带经营多年,不敢说是根深蒂固,至少也是兵强马壮。一旦不能迅速取胜的话,无疑会让曹势力陷入到凉州、荆州两个战场,这显然是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四
最后,建安十八年(213年),在刘备和刘璋陷入到胶着状态的时候,曹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面对曹的进攻,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在这场战役中,两军相持月余,曹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对此,在笔者看来,自赤壁之战后,曹逐渐将重心东移,也即从荆州转移到扬州一带。换而言之,江东孙权成为曹的主要进攻目标。如曹对于合肥这座城池的经营,就是为了撕东吴的长江防线。为此,围绕着合肥这座城池,曹和孙权两大势力展开了数十年的交锋。
对此,在笔者看来,孙权对于曹的牵制,也是其不敢偷袭荆州的重要原因。毕竟镇守荆州的是关羽,而不是望风而降的刘琮,只要关羽抵挡一段时间,孙权完全可能趁机进攻合肥,从而让赤壁之战的情况重演。于是,在益州之战中,尽管刘备不断从荆州抽调力量,如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都来到了益州。但是,曹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选择趁机攻打荆州。等到刘备平定益州后,曹才腾出手来平定汉中张鲁,避免刘备在夺取益州后又迅速拿下汉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