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当初差一点就射了齐桓公 齐桓公不怪罪为什么还要升他为相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齐桓公和管仲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齐桓公都必须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如果我们回转目光,回到2700年前,会发现齐桓公差点与春秋五霸擦肩而过。

image.png

  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姓姜,名小白。连起来叫“姜小白”,当然,和现在那个颇有名气的白酒品牌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我们通常尊称为公子小白。齐襄公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经常惹出一些麻烦来,将政局搞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公子小白不得不在鲍叔牙的保护下,来到莒国躲难。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则在管仲、召忽的保护下,来到鲁国避难。

  果然,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出了大事:大臣公孙无知掉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孙无知的国君位置还没有坐热,第二年,雍林人又掉了公孙无知,准备在齐襄公的后代里重新立一名国君。

image.png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说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乘坐马车星夜兼程,赶回齐国抢夺国君的位置。护送公子纠的管仲,带兵前往拦截公子小白,并亲自一箭——假如这一箭了公子小白,后面春秋争霸,就没有他的事儿了。

  幸运的是,管仲这一箭敲好射到公子小白的带钩上。公子小白应声而倒,作出死去的样子。管仲和公子纠以为公子小白的死了,便慢悠悠地往齐国赶,走了6天才回到齐国。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小白是装死的。他骗过管仲后,快马加鞭回到齐国,被立为国君,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image.png

  这时候,公子纠还在路上,慢悠悠地往齐国赶。齐桓公派兵打败了护送公子纠的鲁队。在齐桓公的威胁下,鲁国掉了公子纠,召忽,将管仲送到齐国。

  管仲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毕竟,当初自己公子小白一箭。这一箭之仇,齐桓公怎能不报?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回到齐国后,齐桓公竟然好吃好喝地对待他,还向他请教怎样才能称王称霸……

  原来,齐桓公的确有掉管仲之意。只不过,鲍叔牙劝服了他。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远远在我之上。如果您想称霸,就必须任用管仲为相国。”

image.png

  齐桓公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采用了鲍叔牙的想法,将管仲接回来,任命为相国,同时任用鲍叔牙为大谏。

  随后,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的辅佐下,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强民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家。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充分发掘了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的力量。

image.png

  我们放眼看春秋初期的局势,周天子益式微,对诸侯国的辖越来越沦为形式。而在诸侯国里,齐国并非疆域最广、国力最强的诸侯国,不管是郑国,还是晋国,都有压它一头的实力。齐国能够在春秋初期的混乱局势里跑出来,固然有齐桓公雄才大略的原因,更有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之功。

  在管仲这方面,他为齐桓公提供了很多切合实际的建议。当齐桓公接受了这些建议时,国家治理就会变得很顺利;当齐桓公反其道而行时,国家治理就会变得很艰难。

  如,有一次宋国得罪了齐桓公,齐桓公恼羞成怒,要发兵去进攻宋国。管仲深知宋国虽然弱小,但在诸侯国里人缘很好,没必要去攻打它。齐桓公没有接受管仲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派兵攻打宋国。果然如管仲预料那样,其余诸侯国纷纷前来救援宋国,打败了齐队。

image.png

  当国力变得较强大后,管仲认为,需要收拾一两个小国,来提高齐国的威望。齐桓公听信了,按照管仲的意见先后灭掉了谭国和遂国。于是,齐国的威望空前上涨,鲁国、宋国、陈国、蔡国、卫国这些中、小诸侯国纷纷投齐国,成为齐桓公的小弟。齐桓公又利用郑国发生内乱的有利形势,出面进行调解……就这样,齐桓公七年(前679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鄄(今山东鄄城)会盟,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在鲍叔牙这方面,他虽然管仲有所不及,但有自知之明,又知道进退,是管仲的得力助手。管仲的很多设想,正是在鲍叔牙的作下,才得以落地、施行。

  所以,我们提到春秋五霸首霸齐桓公时,一定不要忘了站在他身后的两个男人:管仲和鲍叔牙。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