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小麦粉做的,为什么面包在中国没普及而被做成馒头了?
在公元前8000左右,人类第一次种植小麦是起源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被称为“肥沃新月地带”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祥地带。最开始是用石块将小麦碾碎,然后进行蒸煮类似熬粥形式。到了公元前约6000年,小麦开始被磨成粉加水和匀,然后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烘烤做成很硬的面饼。
这种面饼也被称为“无酵面包”的起源。据历史学家考究面包最初来源于古埃及,虽然并没有留下明确史料记载但是对于埃及法老墓内留下的壁画以及2018年央视网消息称:“在约旦黑沙漠考古学家无意中在锅炉里发现。”这是距今发现面包最早的来源。
虽说面包已经可以被制作出来,但是面包并没有普及开来而是只有上层贵族有钱人才能享用的食物。平民必须拿了麦子交钱在磨坊主那里磨成面粉,那时候烤炉是石制的很大,一般一个村镇都是共用的一座,而烤制面包又很费柴火,所以很多家一起入炉由专门面包师烤制。即便是这样面包对于平民来讲都是奢侈的食物。
中世纪的欧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面包,白面包只在教堂仪式出现。烤炉只有修道院中才有,后来贵族富人也拥有自己烤炉制造白面包,因此白面包成了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的人,吃的面包越白。
穷人只能吃黑面包,里面掺着麦糠、木屑,甚至还有沙粒石头。所以欧洲古时候分辨贫富差距从牙齿磨损程度也能分辨出来。
但是为何又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方人离不开的主食呢?这又得从历史交流上来分析了。大致了解过历史的应该都有个印象,古埃及虽然属于东方文明但是早期却是与古希腊交流贸易频繁,而面包制作方法以及小麦的种植技术在那时一同流入希腊的,在偶然情况下希腊人发现了可以用新鲜啤酒酵母来发酵面包。
当时教会掌握著国家政权,他们对面包业进行整顿,组织面包匠进行严格的培训,加强了面包质量管理,因此,希腊的面包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面包流传至欧洲历史的又一个鼎盛期“古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帝国时代”,举行任何仪式都离不开面包,国家也鼓励推行面包的发展不仅对平民派发福利面包并且还发明了圆顶厚壁长柄木杓用来推动面包进炉,发展了用马和驴推动水推磨和最早的面粉搅拌机;还建立了专门培训职业机构。
使这时期面包的制作带上了工艺化、规模化的特点。随着中世纪东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海上贸易的增强以及的广泛传播,面包的工艺逐渐在西欧推至开来。
众所周知,中古世纪欧洲是地域划分时代基本上都是战乱频发,所以定居生活中国人晚很多,习惯于吃便携式的食物。面包是烤制而较硬能不仅能抗饿而且存放时间较长,体型轻便,行军过程以及长途迁徙中利于携带。
中世纪由于烤制面包很麻烦一般都会批量制作,一次吃不完等时间长了变很硬了之后,人们就把它切片,然后可以当盘子用。还可以用来当抹布洗碗擦桌子就跟我们北方人用最后剩下的馒头把碗里剩下的油汁擦干类似原理,最后再扔给家里的家禽一点都不会浪费。
此时面包已经在欧洲人们心中占有了不可撼动的位置,随着17世纪酵母菌的发现以及18世纪工业的展开,蒸汽机以及电的产生,使面包可以实现自动一体化生产,在经过不断的生物技术革新,小麦的产量从而也开始显著提高,不仅有效的减轻了面包制作中间产生的大量劳作使也是小麦的产量可以满足人口的需求这使面包走进大众生活成为了可能。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咱们中国很早小麦就开始种植了为什么面包在中国没有普及而是被做成馒头了?
其实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导致的,小麦属于照农作物,光照时长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我国也只有北方地区种植小麦居多,但我国小麦所含蛋白质不高磨成面粉也只是中筋或者低筋面粉,而面包需要高筋粉才能制成。
而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照无疑就是小麦的滋养温床,小麦所含的蛋白质较高基本上制成的粉都是适合做面包的高筋粉,对于烘焙的差异也是同理原因,蒸的话一般温度达到100℃能熟会保留一定水分属于即时性食物,但是面包需要达到200℃左右基本上控干了水分可以保存更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