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元以宽仁失天下rdquo;,元朝的到底有多宽仁呢?

  大家好,说起元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朱元璋的确说过类似于“元以宽仁天下”之类的话,而元朝也的确是“宽仁”。

  有众多史料,“元政宽纵”的说法属实不虚。

  其“宽仁”主要表现在吏治宽松、政简刑轻、文化多元、不抑兼并、重商轻税等各方面。

  不多说了,直接上干货。

image.png

  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元顺帝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据《大元通制》编定第三部法律《至正条格》,该书序言中赫然自称“我元以忠质治天下,宽厚得民心”。如果说,这只是治者的自吹自擂,可以对一下元末文人叶子奇所著《木子》一书中关于元朝治的评价。该书称:“自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这是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如果说孤证不立,再看与叶子奇同一时代人丁鹤年所写的《送月特郎定江浙赋税还大都》,其颂称“力役均平赋敛轻,去者讴歌来鼓舞”,大赞元朝的安乐景象为“生逢舜当尧天,经营内外皆英贤。八十衰贫百无补,茅檐击壤歌丰年”。

  甚至,推翻了元朝治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元政宽纵”。

  《明太祖宝训》中记载有朱元璋说过的原话:“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朱元璋说这句话的背景,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实施“猛政”“重典”是在“惩元之弊”。

  明初大臣刘基、宋濂等人也同样认为元朝太过“宽仁”。

  宋濂主修《元史》中屡有提道:“元初,取民未有定制,及世祖立法,本于宽。”

  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问了,秦施而天下乱,这一点好理解,但元施宽政为什么也会引发天下大乱呢?

  《元史》里其实也做了解释:“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

  即施政太过“宽仁”,对人民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从而纵容了的暴发。

  叶子奇的《木子》解释得更清楚:“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

  贫富不均,是古时候任何一个朝代也难于消除的现象,法度既宽,难免就会发生贫者仇富、抢富、劫富、掠富等现象。一旦这些现象没遭受到像样的惩处,类似恶件就会愈演愈烈。而当有野心家参与其中,煽动起民族情绪,其所产生的力是相当惊人的。那么,元朝在中原治的,那就见怪不怪了。

image.png

  朱元璋颁发伐元檄文的时候,也并没有拿元朝的说话,只说“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实乃天授”,承认“元世祖肇基朔漠,入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甚至称赞元朝“与民为主,传及百年”“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子夫妇,各安其生”。

  想看,朱元璋出生于赤贫之家,父母死时连葬身之地都没有,可谓历经风霜。

  但他在讨伐元朝的时候,并没像骆宾王发《讨武.檄文》那样,大曝讨伐对象之罪,反而为之“唱赞歌”,这难道不是非常奇怪的事吗?

  原因只有一个:“元政”实在太过“宽纵”,拿这个点说事,激发不起民众同仇敌忾的斗志。

  事实上,朱元璋对自己早年的悲惨境遇主要是归咎于天灾人祸和世道的不公,对元朝,他是感恩怀念地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还有,因为元朝“政宽、刑轻、赋薄”,所以,元末出现了很多协助元朝平定的义军,如察罕帖木儿、陈友定、杨完者、李思齐等,这些人都是主动毁家纾难,招兵买马,以维护元朝治的。

  李则芬因此在《元史新讲》中提道:“元代军队数量朝代少,又因承平久,到了末年,已经丧失了战斗力。顺帝至正间,各地的戡乱战役不分南北,全当地人民自动组织及号召征募的义军替朝廷卖命。”

  另外,元末殉难的儒士也很壮烈,如江西行省参政刘鹗被反元义军擒获后,宁死不降,绝食六而亡,还写下绝笔诗昭著后人:“生为元朝臣,死为元朝鬼。忠节既无惭,清风自千古。”

  另一文士王翰拒绝朱元璋的招安,声称“义不仕二姓”,身亡。

  没有殉难的名儒,因为眷恋和怀念前朝,也多不愿出仕新朝,如李祁、郑玉、陈亮、戴良,等。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元朝的“宽仁”到底“宽仁”到什么程度呢?

image.png

  还是举个例子吧。最能反映元朝“宽仁”政策的,无非在于其对刑法的态度。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人命至重,悔将何及,朕实哀矜。”“朕治天下,重惜人命,凡有罪者,必命对再三,果实而后罪之。”即元朝的法律原则是“慎刑”“慎”。怎么“慎”法呢?一句话,元朝的死刑犯,累经各级衙门审断后,极少有能够执行的!叶子奇的《木子》曾描述说:“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以至于“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睹斩戮”。这在中国古时候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元史·刑法志》感叹说:“盖古者以墨、劓、剕、宫、大辟为五刑,后世除肉刑,乃以笞、杖、徒、流、死备五刑之数。元因之,更用轻典,盖亦仁矣。”

  话说回来,元朝为什么会出现“宽政”呢?主要与原旧制有关系。蒙古原旧制原本的治理制度是很简单的,进据中原后,既缺乏全面系的经济政策,也缺乏充足且合格的吏治人才,于是元朝帝王就干脆做甩手掌柜,不问政事,交由“家臣治国”,最终导致吏治不清、反贪无力、行政效率低下,宽松。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会感到元朝治黑暗,主要是明中叶以后,明朝长期面临“北虏”之患,尤其在“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明人对蒙古人更加仇视和敌对,就不断地对元朝及蒙古人进行不遗余力地黑化,甚至妖魔化。

  明亡后,清朝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和奴役非常过分。而清朝治者和元朝治者有一共同点——都是由关外进来的少数民族。所以,人们在谈论元朝的时候,会想当然地把清朝施行过的嫁接到元朝的头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