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各方面的实力是朱元璋的好几倍,他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你的了解陈友谅失败的原因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元末,群雄并起,经过混战乱世最终朱元璋集团一中国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遇到最强悍的对手无疑就是陈友谅。据了解,陈友谅集团在最强盛时占据了江西、两湖三省,以及闽、皖两省部分地区。而同时期,朱元璋的地盘仅仅只有半个皖南、半个苏南和半个浙江。

  无论是地域还是人口、兵力,陈友谅的实力都是朱元璋的好几倍。

  但是,陈友谅却在与朱元璋的争锋中一败于南京龙,二败于江西鄱阳湖,两场大战役之后兵败身死,势力被朱元璋完全吞并。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友谅一把好牌打的稀烂呢?

image.png

  陈与朱的励志创业史:同样出身低微,受尽冷眼与歧视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家往前至少数三代全是贫农,到了他这一辈赶上元朝、黄河决堤、天灾人祸,他的父母、大哥、侄子全都因此饿死,只有他和二哥以及早已嫁人的姐姐姐夫一家得以活命。此后,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直至1351年,24岁的朱元璋因被举报要而投奔红巾军郭子兴。

  也正是在这一年,32岁、渔民出身的陈友谅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以高文化、有胆谋得到徐寿辉与其丞相倪文俊的信任。但是,在徐寿辉集团里,陈友谅整整七年是韬光养晦、默默无闻的——相对于朱元璋来说。

  彼时,投奔郭子兴后,朱元璋用4年时间从目不识丁的侍卫变成兵法谋略高超的将领,接连打下滁州等地盘,又娶了郭子兴养女马氏,“熬”死了郭子兴及元老,以压倒性优势全面继承郭氏集团的遗产。又4年,朱元璋麾下已经聚集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以及李长等一帮厉害的文臣武将,打下南京和半个苏南、皖南和浙江,成为一个声威赫赫的军首领。

  值得一提的是,陈友谅与朱元璋两人似乎天生就该是对手、敌人。

  在朱元璋割据一方的同时,陈友谅也完成了“占鹊巢”的计划——依诛丞相倪文俊,以匡扶之功上位,又徐寿辉嫡系大将赵普胜,逼走傅友德、丁普郎,架空了徐寿辉的权力!

  陈与朱的殊死较量:一个输掉所有,一个笑傲天下

  在朱元璋攻占南京的第二年,即1360年,陈友谅率领10万精锐嫡系军队挟持自己的皇帝徐寿辉进攻朱元璋,同年攻占南京门户采石矶后,陈友谅死徐寿辉,自己称帝,国号为汉,并联合张士诚,东西夹攻朱元璋。

  可惜世事难料,就在陈友谅自信满满的时候,其停泊于南京城北、秦淮河入江口“龙”的庞大舰队却因江水退潮、船只搁浅导致大败,狼狈的陈友谅血亏,只得亲军保护逃回大本营九江。

image.png

  时隔两年,1363年陈友谅动员了领地内所有人力物力,组建起60万大军乘着无敌的庞大舰队围困朱元璋侄子朱文正镇守的洪都城(今南昌),结果三个月久攻不下,损兵折将,最终双方都不愿再等,决战于翻阳湖,而兵力对却依然悬殊:陈友谅50万大军,朱元璋20万大军;陈友谅战船近千,最大的战舰长达百米,而朱元璋的舰队相之下甚至还有很多是渔船;双方大将也同样高配,陈友谅阵营有张定边等人,而朱元璋阵营有徐达、常遇春等人。

  可是,结果大家都知道,陈友谅的舰队因铁索连舟,遭遇朱元璋的舰队天时地利之下乘风而至的火攻,最终死伤殆尽,陈友谅自己也被冷箭射,陈理投降,陈朱两大集团的争霸至此告终,陈友谅输掉了一切,而朱元璋赢得了一南方、和北元扳手腕的身家与资格!

  陈友谅为何失败:战斗力急剧下滑的背后充满了无奈

  很多人疑问,翻阳湖决战初期陈友谅出动60万大军为何南昌一个城池三月不下?为何翻阳湖决战后期,对战数量远远少于自己的朱元璋军队,却遭遇无法挽回的惨败?

  第一:翻阳湖决战时期,陈友谅的军队“量大质堪忧”,徒占60万空名。

  龙战役中,陈友谅率领的10万大军才是他的嫡系精锐兵力。这支大军先随徐寿辉、倪文俊打天下,又跟陈友谅攻占江西、皖南,能征战,却在龙战役中损失殆尽。后来翻阳湖决战投入的60万大军,是陈友谅临时从两湖地区征发的民夫,缺乏足够训练,很多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战斗力有限。

  而战场中,历朝历代不乏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便是以质对量的拼,陈友谅的军队输得不冤。

image.png

  第二:武备松弛,战舰“傻大空”,水战能力反而下降。

  龙战役,陈友谅损失了大量战舰,翻阳湖中为了决战而赶制出来的几百艘战船,虽然船型高大,却也存在不灵活、不机动、不坚固的问题,无法进行大规模“撞击战术”。朱元璋的舰队则以小型战船游走,有利有弊,不敢硬碰硬,却灵活机动,“蚁多咬死象”。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战船质量不行、新兵战力缺失的情况下,陈友谅不得不采用铁锁连舟这一下策来保证军队战斗力与不被偷袭,没想到一轮东风下来,直接被一场火攻歼灭,逃都逃不掉。

  第三:山头林立、组织能力低下。

  从徐寿辉到陈友谅覆灭,徐-陈氏政权在长达十三年时间内,并没有建立起完的行政官僚、财政赋税和练兵体系,以至一场大败之后便人心涣散,缺失后备军队、后勤物资、地方治理。此外,陈友谅继承的徐寿辉集团本就山头林立,实力分散,再加上后来权力争斗带来的内耗,尤其陈友谅毫无道义、明目张胆的弑共主徐寿辉,引发了不少部下的不满,如龙战败后,傅友德便带着赵普胜遗留的势力投朱元璋,而明玉珍更是封锁三峡,在四川自立为王。

image.png

  相反,朱元璋集团从占领南京起,就听从李长之谋实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之策,让各地军队屯田产粮,建立卫所制雏形,物资、行政后勤和练兵体系在争霸战争之前就已经成型。再加上朱元璋个人手段与权谋之术,能够很好的调和新旧部众间的利益分配,战前战后的筹,将他们成一股同心协力的力量。

  也就是说,貌似弱小的朱元璋,背后是一个集权高效,更具有战争潜力的政权;而看似强大的陈友谅背后却是一个山头林立,凝聚力低下的二流政权,其官员行政、兵力征调、财税和后勤体系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此就战争输赢的概率上来说,朱元璋一开始就占据了更大的赢面,这与秦末汉初刘邦与项羽的情况非常相似。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