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年龄很大的时候才受赏识,那他前半生都做了什么?
姜子牙,名姜尚,又名姜尚,又称师尚父,太公望,齐太公,吕牙,子牙。炎帝的后裔,是炎帝的五十四世孙,伯夷三十二世孙。
姜子牙虽是炎帝的后代,但这个身世并未能给他带来甚么荣耀。在未能遇到周文王的大半生里。姜尚一直过着穷困潦倒,动荡不安的生活。青年时,他自认为学得了满腹韬略
,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出一份力。怀着报国之志,来到商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唐寅县)。然而现实并不像他想像的那般美好,他四处寻人求职,仍得不到当权者的赏识
,最后只弄到一个极小的官职。
姜尚眼见纣王荒暴虐,忠臣受害,佞当权,自己前途渺茫。气愤不过,辞去官职。为了生活,他去帮人家宰牛卖肉,人家嫌他手脚不利落,将他辞退;他又跑到黄河边上
的孟津去卖酒,他不会做买卖,又亏了本;卖伞赶上天旱;卖扇子赶上天凉;卖甚么甚么赔本。民间传说姜尚最后要了三天饭,好容易有人给了他半快馊乾粮,他刚要拿起要吃,
一只恶扑过来咬他的裤腿,弯腰检棍子来打,捏起的竟是一条蛇,等到甩开蛇,乾粮也被狗吃了,张口刚要骂,一只乌鸦从头上飞过,拉的屎正好落在他嘴里。姜尚活到七十多
岁,虽然不得志,但还是很坦然淡定的面对人生。
就在姜尚波澜不惊的过着每一天,机会来了。听到西伯侯为了推翻商纣,广为招贤纳士,不少著名的能人,听到西伯侯广求贤才的消息,都纷纷跑到周国归附于他,就连商朝
有名的大臣也有跑到周国的。姜尚听到消息,他也打点好行装,来到姬昌的西岐城。他没有贸然去见西伯侯姬昌。他知道自己无名无实,年纪又大,只有用特殊的方式向西伯侯推
荐自己,才能得到重用。于是他想出了在文王必经之地渭水溪边直钩钓鱼的办法。
这时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正被纣王关押在中。其原因是因为纣王越来荒残暴,嗜成性。很多文武重臣被其用残暴的手法害。甚至害死后被剁成肉酱,竟让臣子们
分食,以此来警戒那些反对他的人。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只因叹了口气,说了句“太过分了!”便被囚禁起来。
姬昌闷坐在监牢里,无所事事,忽的想起早年在黄河边上得到一幅图,(近似于今天的阴阳八卦图)当时,只觉得好玩,便记在心里。此时,越想越觉得这幅图深奥莫测,蕴
着很多变化和玄机,便潜心研究起来。监牢单调枯燥的生活,使他心无旁鹜,一心求解。终于悟出了其中玄妙,把它演绎成八八六十四挂,三百八十四艾,这就是被后代传颂的
《周易》。
不久,西伯侯姬昌的臣子们将、骏马和珠宝献于纣王,姬昌获得自由,回到故地。此后他采用韬晦之策,积蓄力量,励精图治。他多方招揽贤人,却很长时间没有得到,
心里很是烦闷。
一天,西伯侯姬昌心事重重的出门打猎,出门时,他用八卦推演了一下,得出来的是:“非龙非彪,非熊非罴,所获者霸主之辅。”心里感到很是惊奇。他带着众人一路前行
,走到渭水的支流溪水岸边,忽见一老者端坐水边垂钓。老者须发皆白,却腰板笔挺,虽身着布衣,却掩饰不住的透出仙风道骨。再看他的钓竿,更是奇特,鱼钩离水面三尺高,
没有鱼饵,鱼钩还是直的。
西伯侯姬昌大为惊异,趋步向前,问道:“老人家,你的鱼钩是直的,怎么能钓到鱼?”
老人头也不回,朗声说道:“此钩不钓鱼,不钓虾,专钓龙子龙孙,这叫愿者上钩。”
姬昌霍然醒悟,此人就应是卦中的“辅臣”。忙深施一礼:“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老人抛了鱼杆,传身站起来:“大人就是要招贤纳士的西伯侯?”姬昌道:“正是本人,先生高姓大名?”
“小老儿姓姜名尚,字子牙。”
西伯侯拉着姜子牙的手,坐在河畔的石头上,两人攀谈起来。姬昌发现姜尚是一个目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
别是对于当时的形势,分析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西伯侯姬昌请姜尚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很快就任命其为国师(最高武官,相当于元帅)。
姜尚被任命为国师之后,、军事才能很快显露出来,姜尚为西伯侯姬昌定下:“修德以安内,施奇以谋商”的大政方针。在具体事物上,良策迭出。彰显出清明,表
现在国力倍增。西伯侯则展现出贤明之君的风范,事事与姜尚共议,君臣配合自然默契。周,迅速兴盛壮大起来。
在姜尚的谋划下,西伯侯姬昌开始进行扩张。他一方面争取方国,一方面对敌对的方国部落发动一系列的战争。他首先调解了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陕西大荔东)之间
的矛盾,争取到两国做自己的同盟。随后,他帅兵西征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取得了胜利。接着渡河,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
获胜后,西伯侯又征崇国。崇国是商朝西部的重要同姓诸侯,有相当强大的兵力。周军倾其全力,并用钩梯,冲车等攻城器械,攻陷崇城,一举灭掉崇国。在这次战争中,崇
人很多被死,大批人成为周的俘虏。西伯侯姬昌占领崇国后,为了巩固已有的胜利,并继续向东发展,乃徵调大批奴隶,在泮水西岸修建了都城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
姬昌迁都于丰都后,开始形成了商朝西方各方国部落的中心,并对商朝形成了步步进逼的势态,至西伯侯姬昌晚年,姜尚已帮助周形成“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局面。
约西元前一一三四年,西伯侯姬昌病逝,他的长子伯邑考当年亦为纣王害。次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对姜尚更是推崇备至,拜其为师,称师尚父,还娶了姜尚的次女为王后。姜尚助姬发推行德政,施仁于民,使周政通人和,诸侯多来归附。
这个时期的殷商在暴君纣王的治下,上已非常,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姜子牙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周武王姬发继位九年时,为便于进攻
商都朝歌,将都城由丰迁至镐,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他率大兵先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西伯侯姬昌名字
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经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
歌进军。武王和姜太公看到,不少实力很强的诸侯并没有到孟津归附。所以此时伐纣,时机还不成熟。姬发在全军度过黄河之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
大家不要之过急。
又过了两年,武王探知纣王更加昏庸暴虐忠臣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在即。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
目而视,箴口不言。姜尚向武王提议,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出发前,太史卜了一挂,得兆
像大凶。姜尚对《易经》可谓级人物。他知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易经》)的道理。掌握卦义的规律,就是尊崇德的内涵。我正义之师就是崇
德之师,崇德之师必有神助,何怕卜凶。姜尚决定出兵。
毅然率兵车三百乘,警卫武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向朝歌进发。大军到达离朝歌七十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四千乘在等待会合。
纣王闻知周兵已到,调集都中士兵。再加上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起兵十七万相迎。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武王在阵前发表了誓词,历数商纣
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敌,商纣的军队在周军凌厉的攻势下,一触即溃。那些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
效命,反把武王看做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北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身亡,商朝由此灭亡。
姜尚的一生,是沉静而传奇的一生。从一文不名,到入周拜相,看似偶然,时则必然。中国有句古话:“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德大用,小德小用,无限大穹,自有安排。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励,轰轰烈烈又高深莫测,实乃大智大慧、全智全能的人物。纵观其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治国、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
最着。太史公司马迁也说太公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后世兵家一直遵循的圭臬。因此说,姜太公称得上是中华兵家之鼻祖,战略之渊薮。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