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著名的传寺院,为王松赞干布所建造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语意为佛殿),位于老城区中心,是一座传寺院,是王松赞干布建造,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传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式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历史沿革
兴建与扩建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大昭”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会”有关。
大昭寺是现存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12岁等身像。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为歌颂的功德,召集传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
大昭寺历史上曾遭受两次灾难。公元7世纪后期,由信奉原始苯教的贵族大臣发起的第一次禁佛运动,以及公元9世纪中期,由朗达玛发起的第二次禁佛运动,使大昭寺或沦为屠宰场,或遭到封闭,而像两次被埋于地下。
大昭寺不单单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义理立体而实的再现。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
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传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典文物
雕刻
大昭寺有公元7世纪的檀木的门框和上面的雕刻。另外殿前也有和这里同样7世纪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刚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诸多的条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木雕,因为在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在大昭寺有。这些木雕经历了1400年已经像铁一样坚硬了,敲一下,还会发出金属之声。
佛像
佛殿里有非常出名的一尊强巴佛,据说它掌握着的风调雨顺,每年历新年活动结束前要把它请出去绕大昭寺一周。
12岁等身像
此像是佛在世时,按照本人
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有幸请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塑像的珍贵,不单单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佛像和见到0年前的没有区别。
世上只有3尊等身佛像。创始人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12岁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囊廓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这便是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廓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城大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