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岳飞的韩侂胄,为什么被评为南宋臣?
你们知道韩侂胄的故事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朝代的臣超过宋朝的,宋朝是一个盛产臣的朝代。《宋史》作《臣传》,多达四卷,另有《叛臣传》上中下三卷,《佞幸传》一卷。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一百多年间,宋朝的臣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
虽然宋朝臣很多,但其中也有被冤枉成臣的,如南宋的韩侂胄(han tuo
zhou)。在《宋史》中,韩侂胄是跟蔡京、秦桧、童贯、王黼、朱勔、秦桧、张邦昌、贾似道一样的臣。
他被污蔑为臣的主要证据是:大权揽、打压道学、燃起战火导致民不聊。这要从南宋朝政更迭说起。
公元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去世,而精神有些不正常的宋光宗又无法处理朝政,为了稳定朝纲,以赵汝愚和韩侂胄为首的朝中大臣急切希望由皇太后(即高宗吴皇后)出面,逼光宗禅让皇位。说白了就是要换了皇帝,他们要换上的人就是光宗的嘉王赵扩。
最后在二人的努力下,很顺利,赵扩成功上位,是为宋宁宗。虽然赵汝愚和韩侂胄都有拥立之功,但进行奖赏的时候,赵汝愚接连升为枢密使、宰相,韩侂胄却连个节度使也捞不到。
不仅如此,赵汝愚还挤兑韩侂胄:我是宗室,你是外戚,这都是应当做的工作,说什么功劳呢?“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
这让韩侂胄很不爽,不过他并没有发难,而是低调行事,最终赢得了皇帝宋宁宗的信任,渐渐控制了台谏等部门,利用与皇帝益密切的关系,向赵汝愚发难,接着赵汝愚被赶出朝廷。韩侂胄上位,从此,掌握军政大权达13年之久。
韩侂胄上位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为岳飞,推崇岳飞,接着贬低秦桧。
公元1204年,宋宁宗、韩侂胄追封岳飞为鄂王,给予上的极高地位,以支持抗战派将士。与此同时,他还继续揭露秦桧的恶,并于1206年,削去了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说秦桧是:“一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
韩侂胄崇岳贬秦的做法一时传诵,大快人心。不过韩侂胄之所以这么做,无法是为了自己另一个梦想,那就是北伐做铺垫。
没错,韩侂胄是主战派,他的一生极力主北伐。
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就是在韩侂胄崇岳贬秦的第二年,在全民抗涨呼声益高涨的情形之下,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据说为了北伐,韩侂胄启用了一大批抗金人士,如辛弃疾、陆游。
理想虽好,但现实是残酷的,韩侂胄虽然有岳飞一样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却无岳飞的才干。虽然你战争开始,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不足以改变整个形势。很快,金军就开始了顽强的反击。火上浇油的是,四川宣抚副使吴曦背叛宋朝投降金军,给了宋军阵营背后一刀,四川也丢了。
战局如此不利,南宋朝廷也不是很稳定,朝廷中的主和派上位,以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是主要的代表,史弥远大肆抨击韩侂胄。迫于形势的压力,朝廷不得不牺牲韩侂胄,南宋朝廷一不做二不休,把韩侂胄给诱了,史称“玉津园之变”。
韩侂胄的死,似乎并没有换来金人的妥协,金人实在太生气了,他们要求将韩侂胄的首级献上来。结果,韩侂胄的棺木被打开,割下首级,送往金国,时人感慨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宗冤戴天。”
此后,韩侂胄在南宋官方的渲染下,成为与秦桧一样的大臣,被韩侂胄的秦桧,又被恢复王爵、谥号。
当然,韩侂胄之所以被冠以臣,还有一个原因是得罪了道学家们。当年,韩侂胄上台后,极力抨击道学。指责朱熹道学的虚伪,称道学是伪学。说道学是“依正以行邪,假义以干利”,“如饮狂药,如中饵”,“口道先王语,而行如市人所不为”。
宋宁宗下诏“诏禁伪学”,以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为伪学“伪学之,勿除在内差遣”,撤销了朱熹之职务,其门徒也如鸟兽散。这一事件,史称“庆元案”。庆元实施了六年,理学书籍悉被封禁,就连与理学者有关的人士都不能科举为官。
不过韩侂胄去世后,道学派发展更加壮大,道学派崛起后,他们就利用了最擅长的文笔,在书中对于韩侂胄大肆报复,对于今世“韩侂胄”形象的塑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于是,韩侂胄就这样被拉入了臣之列。
现在来看,韩侂胄虽然有些过错,生活奢侈,用人不明,喜听谗言,擅开边衅,但韩侂胄为政,也并非乏可陈。在韩侂胄当权的十几年里,他的所作所为,恐怕几乎都为了他的梦想——抗金复国大业。为了抗战,他不得不大权揽,并把道学斥为伪学,把对抗战前途持怀疑、阻止态度的一伙人定为逆,予以无情打击。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梦想而进行的。就是因为做得太狠,以至于被留下话柄,成了不像臣的臣。所以说,韩侂胄绝非臣,最多是权臣。
《宋史》以来,视韩侂胄为臣,实在是
“被歪曲了的历史”、“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了”。实际上,韩侂胄恐怕是南宋最后的抗金稻,因为当他的首级被送往金朝的那一刻其,南宋的血性丧失殆尽,国家的的尊严也被自我践踏,留下的只有苟延残喘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