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儒学大家董仲舒,他有什么重要的思想?
董仲舒,接下来听听为什么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董仲舒出生于公元前179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思想家、家、教育家,唯心哲学家和今文经学。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正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董仲舒的出生并不平凡,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里面还有非常丰富的书,这就为他以后从事儒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开始招收大量学生,讲授儒学。随着他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他的学识和名气也越来越大。之后到了汉景帝年间,他被任命为博士,专门讲授经学。在汉武帝继位之后,他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主要通过研究《公羊》等著作,推究阴阳运行的规律来预测刮风下雨。
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即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策略。于是董仲舒就在他的《举贤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天人感性”、“大一”等学说。董仲舒还认为“天”是一切的根本,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命都由天来控制,因此反映天命的秩序和思想都应该是一的。他的这一建议最终能够被汉武帝所采纳,促进了当时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董仲舒病逝于前104年,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被葬在了当时京师长安的郊外。
董仲舒的思想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很多多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根据时代的需求,会提出与时代相符或者是具有预见性的思想。这些主张在当时或者是后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董仲舒作为我国汉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又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呢?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下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是西汉初杰出的大儒,他根据西汉初期上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封建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的思想主张,其中的一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罢黜百家、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第一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提出的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汉初的需求,儒家的大一、仁义、君臣伦理等理论似乎更适合汉武帝时期。于是董仲舒提出的这个深受汉武帝的欣赏,才有了著名了“天人三策”。儒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正”思想。
第二种是为了加强君权才提出来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是认为人类的行为与天道运行是有关系的。人类的兴衰会影响天道,天上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等现象对人间的治进行评判。本意是为了借助天对帝王的行事进行一定的。
第三种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了。“三纲五常”思想自董仲舒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在中国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我们在继承这些思想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