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了仁义的窦建德而放过无恶不作的王世充?

  你知道李渊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各地军纷纷起兵。 李渊攻克长安以后称“唐”,王世充占据洛阳建“郑”,窦建德则雄踞河北自称夏王。
三方势力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势,李唐实力最为强大,王世充与窦建德则成掎角之势,对李唐实行合围。

  武德三年(620年),李渊下诏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唐军势大,河南多州相继投降,郑国形势危急,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与王世充是敌非友,但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他率军驰援王世充,攻打唐军。窦建德军队连克数州,与王世充部分人马汇合,对李世民实现夹击之势。见窦建德大军来袭,唐军内部出现分歧,主战派认为这是一举灭亡两国的大好时机,反对者则认为两线作战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倾覆。在这紧要关头,李世民力排众议,命大军进驻虎牢,与窦建德以及王世充交战。

image.png

  在虎牢关之战当中,李世民利用拉锯战以及突袭战术,运用骑兵的优势,最终大破夏军和郑军,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对于这两位李唐最大的敌人,李世民不敢私自处置,他将窦建德和王世充带回长安,交由父亲李渊处置。

  窦建德和王世充都是著名的军将领,李渊如何处置他们,自然成为全天下热议的话题。窦建德仁义宽厚,重情重义,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很多百姓以及大臣都替他求情,而王世充则声名狼藉,他阴狠辣,就连洛阳的百姓都对他愤恨不已。所以的结果是处死王世充,宽恕窦建德。按理说李唐建立不久,正是收买人心的关键时候,然而李渊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掉了仁义的窦建德,反而将无恶不作的王世充流放,饶他一命。那么,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李渊窦建德而放王世充,正与两人的品行有关。窦建德重信然诺,慷慨大方,崇尚豪侠。《旧唐书·窦建德传》记载:“少时,颇以然诺为事。尝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所称。初,为里长,犯法亡去,会赦得归。父卒,送葬者千馀人,凡有所赠,皆让而不受。”起兵反隋以后,窦建德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时常拿出自己的钱财,接济人,所以士兵们很拥护他。

  而与窦建德相,王世充的名声实在是不堪入目。王世充能篡位称帝,自然有其才能,但他缺点太多,刚愎自用,喜好猜忌,阴险狡诈。程咬金与秦叔宝都曾投王世充,但他们却极其厌恶王世充。程咬金说王世充“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秦叔宝则说他“性猜忌,喜信谗言。”
(《资治通鉴》)。

image.png

  对于百姓们来说,爱民如子的窦建德显然是值得同情的,而残暴无道的王世充理应受死,但对于李渊来说,却恰恰相反。窦建德与王世充都是李唐的敌人,但在河北深得民心的窦建德显然威胁更大。在窦建德被俘以后,河北等地的百姓依旧非常拥戴他,而王世充在没有与唐军开战以前部众就纷纷离他而去,他空有程咬金、秦叔宝这样的将才却把握不住。李渊深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一旦放过受百姓爱戴的窦建德,无异于放虎归山,而王世充却已经失去民心,无人拥护,无法对李唐构成威胁。

  除此以外,窦建德与王世充不同的出身,亦是李渊死窦建德的原因之一。窦建德出身扶风窦氏,世代务农,是正的农民军军领袖。如若将窦建德放掉,很难保证农民军不会产生侥幸心理,继续与李唐作对,而死窦建德,则可以震慑反对势力,尤其是百姓们,让他们不敢再生出反心。

image.png

  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但他的父亲官至刺史,所以他也算出身官宦之家。窦建德才华横溢,饱读诗书,擅长兵法,又长于阿谀奉承,于是很得隋炀帝欢心,成为炀帝身边宠臣。在这种情况下,窦建德自然跻身上层贵族,与很多大族都有牵连。李世民洛阳时,曾许诺不会王世充,王世充因而投降。李渊当然不会在意这种许诺,不过它为李渊提供一个绝佳的借口。留着王世充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反而可以向世家大族们表达诚意,拉拢关陇集团,而这种稳赚不赔的账李渊算的清清楚楚。

  所以李渊出于维护李唐治,杜绝隐患,加速全国一的角度,将仁义的窦建德死,而只是将王世充流放。这是当时李唐的需要,亦是李渊作为治者的考量。

  不过李渊掉窦建德并非没有隐患,在窦建德被斩以后,河北地区本已归顺的很多军队纷纷再次反叛,刘黑闼率领窦建德旧部收复旧土,声势浩大。李唐调动大量军队,历经艰苦战斗,才终于平定河北。

  而且王世充的下场还不如窦建德,他被诏令流放以后,却被仇家之子孤修德乱刀砍死。窦建德的以及兄长也都在流放途中因谋反罪被处死,至于他们是的谋反,还是李渊想要斩除根,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李渊斩窦建德,后世百姓却依旧为他建立“窦王庙”,父老群祭,而王世充死后,则无人替他言一句好话,这便是两人品行不同最终所导致的结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