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神童之郑玄不入世俗,该故事是怎么彰显其才智的?

  郑玄,字康成,出生于公元127年,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不愿为官,以执教为乐,门徒数千人。他曾为《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等作注,计百万余言。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郑玄之所以一生不乐为官,是因为他看到朝败,官吏不讲才实学,多为追名逐利,自己不愿意卷入到庸俗的风气中去。他这种洁身自好的性格,从小时候就已经养成。

  郑玄小的时候聪明过人,三岁时一能记百字,尤喜识数。到四五岁的时候,百数以内的加减法,便已能张口算出。

  七岁那年,父亲为他请来老师,专门为他讲授诗书礼乐,他学一遍就会,学得很是轻松,业余时间,仍然练习 算术。

image.png

  郑玄长到八岁的时候,不要说多位数的加法,就是多位数的乘除法,他也运算自如。

  在数学上运用自如后,他又自学天文、历法,有时还喜欢研究《易经》和《毛诗》,兴趣很是广泛,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当他十多岁的时候,已是满腹经纶了。

  郑玄虽然知识渊博,却从不满足,也不夸夸其谈,接人待物,很是谨慎。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正有学问的人,却常常像个一无所知的人,越是聪明的人,平时看去,也越发呆头呆脑。”

  郑玄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随母亲去给外公祝寿。由于他的外公是当地名士,不少学者和当地名人都前来祝贺。

  祝寿完毕,宴席开始,和郑玄坐在一张桌上的,一个个都服装华丽,唯郑玄衣着朴素。但是,由于他们都知道,郑玄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小才子,所以,谁也不敢瞧不起他。席间,一些人酒入肚肠,便忘乎所以,有的联诗,有的作文,无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只有郑玄,既不饮酒,也不作文赋诗,只是默不作声,低头吃菜。

image.png

  母亲在女席上,见郑玄桌上的人一个个唾液飞溅,得意忘形,只有郑玄默不作声,便走过去悄悄对说:“,怎么了,不舒服吗?”

  郑玄摇摇头。

  母亲又说:“那为什么不说话呢?把你学过的东西多少露出来点,不就把他们给镇住了?”

  郑玄微微一笑,低声对母亲说:“这些人不懂装懂,夸夸其谈,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耻辱。请母亲就不要强我所难了吧!”

  母亲听了,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就回到自己桌上去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