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眼花翎有多贵重?整个清朝只有七人佩戴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民间,老百姓通常喜欢用“乌纱帽”来喻官位,而这乌纱帽随着品级的不同,颜色和样式也有所差异。到了清朝时期,对明朝的官服进行了改良,除了官服补子上是文官着飞禽,武官着走兽外,礼帽上的顶子和花翎也有所不同。如影视剧中,官员一旦犯错被罢免,皇帝第一句就是:“摘去顶戴花翎,革职查办。”而花翎在清朝则是权威和品阶的标志,非一般的官员所能穿戴。尤其是三眼花翎,整个清朝更是只有7人荣获,连当年权倾朝野的和珅都没有获得。那这七人是谁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清朝在治中原后改革冠制,用礼帽代替了之前的乌纱帽。而这种礼帽通常都是圆形,边缘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一般为黑色,里面则为红色帽纬,帽子顶端嵌有顶珠。按照清朝的礼制,官员等级不同,顶珠的材料也有很大差距。其中一品用的是红宝石,二品用的是珊瑚,三品用的是蓝宝石,四品为青金石,五品为水晶,六品为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用阳纹镂花金。礼帽无顶珠者,没有官品,戴凉帽。
而除了顶珠之外,皇帝赏赐功臣,勋贵显示爵位身份的另一种方式便是花翎。在清朝礼帽的顶珠之下都设有一翎管,可以安插翎枝,翎管一般为白玉或翡翠。翎枝通常分两种,一种是蓝翎,另一种是花翎。蓝翎为鹖羽所做,而花翎则为孔雀羽所做。因为清朝规定,武将五品以上,文官要做到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的两路大臣才有资格佩戴花翎,所以清朝历代皇帝都三令五申,花翎既不能僭越本位妄戴,也不能不戴,如果被查处,将会受到严厉处分。通常被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照本任的品级穿朝服,但若被摘去顶戴花翎,那后果就非同小可了。
花翎又分单眼、双眼、三眼三种,其中三眼花翎最为珍贵。而它所谓的“眼”,其实就是孔雀翎上眼状的圆,一个圆圈算一个眼。通常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领、参领有资格佩戴单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王中被封为辅国公、镇国公之类的亲贵,以及和硕额驸可以戴双眼花翎,清朝宗室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固伦额驸可以戴三眼花翎。
而在清朝前期,有资格佩戴花翎的清朝宗室子弟,也必须通过骑马和射箭两项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正式佩戴。从乾隆时期到清朝末年,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的,也就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也的算是无上荣光了。而令众人都没想到的是,当年权倾朝野的和珅没能戴上三眼花翎,他弟弟和琳却享受到了这等荣耀,的是让人非常意外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