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北府兵,为什么谢氏退出后北府兵迅速陷入覆亡危机?

  神威北府兵,为何谢氏退出后北府兵迅速陷入覆亡危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取得淝水之战的光辉胜利后,北府兵一跃而成为东晋王朝举足轻重的力量。他们的帅谢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然而盛极而衰,功高遭忌。很快,谢玄内调,壮志以殁;主动交权,不久后也病死了。北府兵在谢氏退出后,很快也跌进了覆灭的深渊。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可能是有晋以来最有实权的一个皇帝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他的亲弟弟司马道子;北府兵的帅,也换成了皇后的哥哥王恭。一时间,东晋王室的力量空前强大。

  不过,孝武帝也没有高兴太久。他的死可以说非常的荒诞。只因为一次喝醉了酒,对宠妃张贵人说了些胡话,就被张贵人叫来心腹宫女,趁着他熟睡,用被子把他给捂死了。

  孝武帝死后,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愚笨木讷,智商不足,朝政进一步被叔叔司马道子掌控。

  司马道子宠信一个叫王国宝的人。此人是的女婿,但品行不好,在当政时期没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了司马道子,并且屡次在司马道子面前说坏话,最终致使去位。

  晋安帝时期,王国宝更加受到重用,这引起了王恭的强烈不满,常常当着面怼,搞得司马道子也很尴尬。

  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又向司马道子进言,要削减王恭的兵权。王恭则借口准备北伐,约了荆州刺史殷仲堪,带着自己的北府兵就进了建康。逼得司马道子了王国宝谢罪,王恭才又返回京口。

  这一次兵谏成功,显然进一步助长了王恭的脾气。

  第二年,王恭再次起兵。但这次不是为了自保,而是管起了人的闲事。原来,朝廷因为忌惮王恭、殷仲堪等,决心另外扶持心腹。于是割了颍川庾氏庾楷的豫州四郡给王愉,命他为江州刺史。此举自然引起了庾楷的愤恨,于是他找到王恭,劝他起兵再次“清君侧”。

  王恭不但答应了,而且不等殷仲堪、桓玄响应,就决定自己先起兵。大将刘牢之劝他别急,完全不听。刘牢之本来就恨他平时拿自己当一般的部将看待,又被朝廷派来的人许以重利(承诺让他取代王恭的位置)。于是刘牢之都没让王恭正式起兵,就一巴掌摁死了他。

  恭梦牢之坐其处,旦谓牢之曰:“事克,即以卿为北府。”遣牢之率帐下督颜延先据竹里。元显使说牢之,啖以重利,牢之乃斩颜延以降。是,牢之遣其婿高雅之、子敬宣,因恭曜军。轻骑击恭。恭败,将还,雅之已闭城门,恭遂与弟履单骑奔曲阿。恭久不骑乘,髀生疮,不复能去。(《晋书·王恭传》)

  北府兵则被刘牢所掌控。

  当刘牢之率领着北府兵替朝廷扫平孙恩叛乱之时,桓玄已经袭了殷仲堪和杨佺期,鲸吞了荆州、江州两大辖区,而且不奉号令,不尊朝廷,俨然藩镇割据。元兴元年(402年),朝廷下令讨伐桓玄。桓玄则听取谋士建议,主动出击,亲率大军东下,并击败了豫州刺史司马尚之,朝廷军队士气被他打得陷入低迷状态。

  而此时的刘牢之,一方面惮于桓玄的威名,一方面又怕朝廷猜忌。桓玄又派人来离间,说些兔死狗烹的鬼话。于是刘牢之心动了,不顾众人反对,选择了投降桓玄。

  最终,东晋朝廷被桓玄打落。司马道子先被流放,后又被。晋安帝则禅位,桓玄称帝,建立了桓楚政权。

神威北府兵,为什么谢氏退出后北府兵迅速陷入覆亡危机?

  当初刘牢之打算投降桓玄时,他的外甥何无忌和部将刘裕苦劝,刘牢之不听。投降后,刘牢之很快就被调离了北府兵的老巢京口,去当什么会征东将军、稽太守。

  刘牢之也感觉到不对了。他的劝他去袭击还在丞相府住着的桓玄,刘牢之犹豫了一下,先把军队移驻到了班渎,然后召集诸将商议,打算北上去投女婿,正在当广陵相的高雅之,企图占据江北以对抗桓玄。部下一听不干了,参军刘袭直接怼:你已经反叛了两次,还想来第三次,怎么还有脸站在人世间!说完头也不回走掉了,部将也纷纷离去。

  参军刘袭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刘牢之心灰意冷,又因为久去京口未归,怀疑已经被,于是选择了上吊。

  一个能征战攻敌必克的猛将,就这样了结了自己。

  随后,北府兵宿将高素、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刘季武、孙无终等,尽数被桓玄铲除。

  这支曾横扫天下的无敌劲旅,第一次走到了覆亡的危机关头。如果不是后来刘裕起兵击败桓玄,又重建北府,恐怕的要就此消失于历史中了。

  而刘裕接手后的北府兵,又攻灭桓楚,北伐五胡,收复洛阳,攻入长安,代晋建宋,闯下了不世功业,也将北府兵带向了最高潮。王夫之曾说:“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这些都是后话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