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是一个怎样的皇帝?雄才大略的拓跋焘
拓跋焘是一个怎样的皇帝?雄才大略的拓跋焘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拓跋焘
公元424年,拓跋的拓跋嗣病故,拓跋的孙子拓跋焘继位登基,即魏太武帝,是年才16岁。拓跋焘牢记和父亲的教诲,把一南北方,做为奋斗目标。
一天,拓跋焘率领大臣到离国都平城百里之外的丰镇视察,看见上千人正在修长城。监工官吏见皇帝来了,以为皇帝嫌进度慢,忙说:“陛下,卑职已令地方增派
民夫,一定加快修城的速度。”拓跋焘却说:“不必了,长城不用再修下去了。”众人闻听,感到惊讶,拓跋焘说:“小小的城墙,能保证国家平安吗?身为大将
军,为什么只想到防守而不去考虑进攻?”皇帝的话,使奚斤无言以对。正在这时,一个骑兵飞马来到拓跋焘身边,下马报告:柔然国纥升盖可汗亲率6万大军来
犯,已攻占故都盛乐城!
柔然原来也是鲜卑族的一支,西晋末年,组成强大的部落,称为“柔然”。传至社仑时,柔然国地盘东至大兴安岭,西逾阿尔泰山,北监贝加尔湖,南到大,可谓势力强大。到大檀(自封纥升盖可汗,意思是制胜之王)继位时,更是经常侵犯北魏,抢夺财物。
拓跋焘回到京城,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多数大臣缄默不语,显露畏惧之色,只有侍中崔诰、司空奚斤、司待长孙嵩等少数人提出应派兵御敌。拓跋焘宣布给崔浩进爵一等,并警告胆小怯敌者,以后要降职一阶。然后表示,御驾亲征,率大军收复盛乐城。
皇帝拓跋焘率领两万骑兵,马不停蹄地赶到盛乐城下,城墙上挂着一排血淋淋的人头和身,还悬挂一个小布人,上面写着“拓跋焘”三个字。柔然国首领大檀站
在城头上,一挥手,士兵们拖上来十名老百姓,其中有一名百姓被按在墙垛上,一个士兵举起大石头猛地砸下去,将老百姓的头砸碎,其状惨不睹。拓跋焘一挥
手,大喊:“往后退兵30里!”
北魏大军退后30里驻扎下来,拓跋焘命令士兵将带来的铁蒺藜埋在城外的黄沙地里。第二天一早,拓跋焘
又带兵来到城下,只听三声炮响,城门大开,柔然国骑兵蜂拥而出,拓跋焘慌忙率军败退。柔然骑兵紧追不放,追到黄沙地时,踩上铁蒺藜,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
此起彼伏。然而柔然兵作战非常勇敢,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踩着同伴的体继续前进。
拓跋焘退了几里路便停了下来,将手中黄旗一挥,并排冲出一群战马,冲入敌阵。马背上有装着、剂的铁雷,马尾上有硫磺粉,点燃以后,烧得马群在敌军中乱窜,铁雷相撞,爆炸声响彻广阔的空间,柔然兵乱作一团,死伤无法计数。
柔然首领大檀狂吼几声,压住阵脚,索性脱掉上衣,赤膊上阵。士兵见状,也纷纷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向魏军冲过来。
拓跋焘不慌不忙,面带微笑,连挥三下黄旗,士兵们一下子将黑布套套在头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大檀吃了一惊,不知拓跋焘又耍什么花招,想退兵已来不及了,
两军将士混战一起。大约战了两个时辰,柔然兵人人汗流浃背。拓跋焘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往大檀身上一扬,甩出一团,落在大檀的身上,魏兵纷纷向
柔然投出小布袋,一时间飘洒,柔然兵突然感到身上痛痒难,无法战斗,大檀无心再战,慌忙逃走。拓跋焘率军追,最后将柔然兵赶到百里以外。柔然兵见
魏兵返回,便停下来,到处找水喝,不料,喝进肚不久,一个个中死亡。原来,拓跋焘战前就派人在柔然必经之路的河流投了。他知道柔然兵决战有光膀子的习
惯,所以事先配制了粉,的派上了用场。这一仗,柔然兵由强变弱,惨败而归。匈奴铁弗部所建的大夏国国君赫连勃勃是个残暴无道之人,对待国民残无。
仅以制造兵器的人为例:如射不穿铠甲,制造者必处死;如射穿铠甲,则制造铠甲者必处死。被斩之工匠计数千人之多。如果谁进谏提点儿意见,先
割掉此人的舌头,再斩首。赫连勃勃修建夏都万城(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一带)时,动用了十万民众,筑城用土都必须蒸过,如城墙能用铁锥刺入一寸,筑城人
就掉。
拓跋焘了解到夏国这些情况,觉得像赫连勃勃这样的暴君应该除掉,但硬攻不行,必须智取。
一天,拓跋焘正
在同大臣崔浩商量进攻大夏国的计策,两名卫士押着一个蒙面人进来,说是在殿外抓到的刺客,想行刺皇帝。崔浩建议推出去斩首,卫士押着刺客走到殿门口,突然
回过头,说有一封绝命书,想请拓跋焘转交给80岁的亲。拓跋焘接过信,看罢受了感动,知道他来行刺迫于无奈,而且很有孝心,于是决定放他回去。
刺客听说不他了,感激地跪倒在地谢恩。拓跋焘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当年北凉、南凉围困万城二年,但城中无一人饿死,是的吗?”刺客回答说:
“陛下,当年赫连勃勃修万城时,将糜谷蒸熟打成粘糕,再做成米砖,以备断粮时食用。”刺客又告诉拓跋焘,赫连勃勃已死,赫连昌刚继位不久。刺客临走时,
向拓跋焘索要一物作纪念,拓跋焘便将腰间配带的一块玉珑送给他。
拓跋焘闻听赫连勃勃已死,决定立即发兵攻夏。魏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拓跋焘领3万步兵骑兵进军万城;一路由司空奚斤为帅领3万兵进攻长安。
拓跋焘渡过黄河以后,将船全部烧掉,断绝了后路。
这一天,拓跋焘只选2000骑兵来到万城下。魏军擂鼓挑战,夏主赫连昌却闭门不出。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这天晚上,拓跋焘正在帐中冥思苦想诱敌出城之计,士兵推进一个夏军兵士,请求皇帝处置。夏兵立即从怀中掏出一块玉珑,问拓跋焘可识此物。拓跋焘自然认
识,此乃自己身上经常佩戴、后赠给夏国刺客的玉珑。于是问道:“这玉珑怎么会在你手里?”那位夏兵士说:“陛下,这玉珑是我哥哥死时留下的我哥哥从贵国回
来,便被夏主赫连昌所。哥哥临死之前再三叮嘱我不要忘记陛下的不之恩。”“那么,你今天来有什么事?”“陛下,夏主赫连昌已派人去长安向他弟弟赫连定 求救,小人怕陛下吃亏,所以连夜来报告此事。”
拓跋焘听罢,有了主意。忽然有一天,魏军正在城下挑战时,一支夏军从身后赶来与拓跋焘交战。拓跋焘与夏军厮一阵,便拨马而走,夏军紧紧尾随其后,一名夏军对城上高喊:“长安援军已到,请夏主火速派兵出城助战!”
赫连昌闻听,也不多想,马上率领众兵出城。当夏主赫连昌追进山谷时,鼓号声齐响,埋伏在四周的魏兵突然出现,把夏军包围。原来,所谓长安来的夏军,全是
魏军装扮的,系拓跋焘的诱敌出城之计。皇帝拓跋焘身先士卒,虽中了数箭,仍跃马挥枪,魏军士兵深受鼓舞,越战越勇,至黄昏,夏军大败。赫连昌想逃回万
城,已经晚了,魏将豆代田率兵攻占城门,挡住去路。赫连昌无奈,向城外逃去。
就这样,魏国吞并了夏国,地盘扩大了很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到公元439年,拓跋焘一了北方,占领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宋朝在南方占据百分之三十多国土,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